石虎:我方被动,眼看营中将要断粮,这是实情。
蛮王:再说八番各个洞寨的大小头目,表面上拥戴本王,内心里真正服从的还是元帅的节制。昨天晚上,由于元帅不在,银坑山大本营里是哗声一片,人心慌乱。昨天从战场上撤回来的那几个有点主意的头领不愿坐以待毙,见北面陆地方向有朝廷重兵驻守,到晚上就带领部下人马由山寨上缒崖而下,想从东、西、南三方水路突围逃离。结果被朝廷官兵全部擒拿。他们杀了三个逃跑不成的头领,然后把留下的俘虏成群结队地押送到大营北门寨前,像赶鸭子似地赶回了银坑山大营,弄得我们营内的军心更加不穏。本王真的是忧心如焚啊!
原来,根据蛮兵大本营三面环水,只有北面是陆地通道的地形特点,二帅事先把大军一分为二:以一半兵力用于北部战场正面破敌,以另一半兵力用于封锁进出银坑山大营的三方水道。为了确保有效管控,这三条水路方向各配有一员将军负责指挥调度,在银坑山通往泸水、西城水、甘南水的渡口和码头上,到处都布满了官兵的流动岗哨。
接着,蛮王说:“要不你出去与哥哥商量一下,双方议和吧?”
石虎:兵临城下,恐怕已不能叫议和了,现实一点,叫归降吧。不过应该提出条件。
蛮王问:“什么条件? ”
石虎答:“一、赦免这次我们聚众闹事头领的所谓‘罪行’。二、今后逢灾年,官府不得再向百姓征粮收税。”
蛮王:提得好! 若能满足这两条,我们归降也罢。你马上去找哥哥,讨个官方消息。
石虎:既已决定归降,就没必要太急了,我相信官方也会派人来探听我们的口气。
第四八章、三杰士建功
果然,第二天一早,闻龙奉二帅之命来到银坑山蛮兵大营前,指名要见石虎。
两人略一交谈,居然一拍即合,代表双方拟出如下三项条款:
一、云番承诺:在满足赦罪、荒年免粮的条件下,云南八番各个洞寨的起事人马全部归降,并保证世世代代永不反叛,年年朝贡。
二、朝廷颁旨:赦罪、免赋、撤汉官。
三、 定于两天后,在银坑山北面战址举行受降仪式。届时,朝廷派人正式宣读天子诏书。
商定的条款双方兄弟各执一份,回头向上司复差。
蛮王见朝廷不但答应赦罪、免粮,还加了撤官一条,大喜过望,大夸元帅办事得力。
他连忙写下礼单一份,要求有司人等速速置办,以备后日作为谢礼献于王师。
石虎好奇,接过礼单来看,但见:珍珠若干;玛瑙若干;金银若干;丹漆若干;药材若干;牛羊、战马各若干;等等。
一场震惊朝野的云贵蛮夷叛乱就此消停。
后人点赞三俊杰平南的方略和智慧,可与前贤诸葛亮比肩。
诗云:
七擒七纵千古谈,建言献策惊朝堂。
文臣用兵亦制胜,撤官免粮百姓安。
第四九章、进京受皇封
过了两天,受降之后。
蛮王奉朝廷旨意,出榜安民。同时又命石虎等人持榜文去晓谕和安抚大理、昆明、丽江等地军民人等。终于,云南全境平服。
二帅把蛮王所献礼物珍品一分为二:珍珠,玛瑙、金银等贵重物品,上缴朝廷。牛羊马匹、药材等物品纳入成都督抚府。
二帅又遵照朝廷旨意,留下三万蛮兵供蛮王与石虎调用,其他所有的蛮兵就地解散。宗辰部下那二万归正的蛮兵,听其自由选择去留,离开者发给每人饷银若干。
又告诫大小番王,要勤政为民,保护百姓按时狩猎,勿失农务,万万不可再借事生乱!番兵们诺诺连声,欢呼雀跃而去。
临别,闻龙又嘱咐了石虎几句。
二帅见了,心想:有石虎在蛮方,朝廷的心病可以完全消除了。
于是,下令犒赏三军,随后班师回四川。
正是: 喜孜孜鞭敲金镫响,笑吟吟齐唱凯歌还。
且说二帅带领征南大军敲着得胜鼓,唱着胜利歌,回到两川督抚府。把兵马、品物交割完毕,又带领立功将佐进京受封。
其时,朝中刚刚经历了一场换血。
这位沉湎于酒色已久的君王,还颇似春秋时的那位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现在,他总算振作起来了。朝中阁老黄震元被罢免,一班佞臣贼子或关或杀。陆弘亮继任了首辅,贤良忠直之臣上台,气象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