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何以见得?
闻:据他另一首词《满庭芳-山抹微云》透露,他也曾押过歌妓,因为当中有“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如此看来,他跟杜牧、柳永一样风骚,他仨对于押妓的投入实在难分伯仲。
杜:不是还有个苏小妹么,他怎么敢?
闻:男人在外做官,女人在家养病,如何管得着?更何况历史上,也不见得真的有苏小妹其人。再者,我说的是“曾经”。少年时期的秦少游确实风流放纵,成家立业以后,虽是猫儿离不开腥物,难免有时还要偷吃点野味,但总体上来说,毕竟还是大有收敛了。
杜:大概那时的文人多是这样,据说连苏东坡也好这一口?
闻:何止是苏东坡?自古文人多风流嘛。唐宋八大家中:据说韩愈很放纵,妻妾成群。尤其是晚年,还“颇亲脂粉”,常服壮阳药,透支过度,57岁即过早离世了。欧阳修也因写艳诗浮词,牵出过八卦头条。苏轼被贬黄州时,发生过以妾换马的故事。不过有些传闻,不可全信,不排除含有政敌牵强附会故意抹黑的成分。对于前贤,多一份敬仰吧,毕竟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经典精品。更何况美酒助兴红袖添香,恐怕也是成就文人佳作的诱因之一。
闻俊卿看了杜子中一眼,见他十分专注的样子,就打趣说:“聊了这么多,你大概有些心动了?”
子中对俊卿的话似乎没有反应,他依然饶有兴味地沉浸在话题之中。
他说:“宋代词人张先,世称张三影,与柳永齐名,此老的晚年生活不但过得滋润而且很香艳。他八十岁时,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为妾;九十多岁时,竟然又娶了一个。他纳的两个小妾,名字分别叫莺莺、燕燕。于是,苏东坡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闻俊卿说:“看你一副羡艳的样子,假如我老去,你应该也会学张先纳妾的。”
杜子中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不,要老也是我先老。如果真的是我走在后面,也决不会学张先所为,我可以对天盟誓。”
“得了,得了,谁要你盟誓。反正男人在这件事上的保证是靠不住的,还是专心研究你的《十三代史》去吧。”俊卿半开玩笑不认真地说。
第五二章、双姝论儿孙
过了几天,女儿到外公家找玩去了。院公走将过来,向杜夫人报说有客人来到。原来是魏夫人携儿子来访。
魏少爷向闻俊卿作揖,叫了声杜夫人。俊卿连忙还礼,招呼母子俩于客厅待茶。
她对魏少爷说:“我与你娘亲如同姐妹,以后你就叫我姨吧。”魏少爷乖巧,马上改口叫了声“姨妈”。
俊卿夸奖说:“哟,魏公子真可爱,人也长得更帅了。如今趁县学里放假,是该多出来走走。”
魏夫人:时间过得太快了,当年咱俩在成都客店相遇,还历历在目,不料一晃即二十余年了。
杜夫人:是啊,岁月不饶人,不过姐姐还是风采依旧。
魏夫人:妹妹别取笑了。我说杜叔叔多聪明,年富力强便辞官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不像我家那口子,还在替皇上老儿瞎操心。
杜夫人:别这么说,每个人的境况不同。我家相公也许是受杜氏家族遗风的影响,所以希望早点静下来,过清闲日子。
魏夫人:他今天不在家,令嫒也跟杜叔叔一起外出了?
杜夫人:没有,我家那口子正在书房里面读十三代史呢,可用功了。我跟他开玩笑说,难道还想赴第二次科考?他说,过去学经史文章是功利性苦读,如今则要欣赏性研读了。还称自己是杜预的苗裔,理应像先人那样博览群书呢。
魏夫人:杜预此人我不太了解,他是?
杜夫人:杜预是三国末西晋初时的一个奇才。他为人低调,好学不倦,平生最爱读《左丘明春秋传》,时人说他有《左传》癖。他不善骑马射箭,但每当朝中召开军事会议,却是不可或缺。一旦委以大事,他就能处在将帅的行列,发挥其应有的才能。他是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带兵打仗,不喜欢硬拼,往往以奇谋获胜。他不贪功不恋权,建功立业以后,认为军事还不是自己的强项,就多次请求退职。后来终于辞居家中,沉心于经史百家多种书籍的研究,编写了《春秋左氏经传集注》、<<春秋释例>>等书作。他除了精通兵法外,对经济、政治、天文、历法、史学、数学、法律和工程学,都无一不晓,因此被世人誉为“杜武库”。其文治武功,冠绝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