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是哪一种,大老爷都不怎么满意,天知道他多想要一个炒锅,可以供自己爆炒使用,不要就只用什么炖煮之类的,不然就只能直接烤肉,多没有意思啊!吃饭都不想了呢!而且不觉得现下这些炊具都笨拙得很,也特别费柴火吗?所以炒锅什么,还是可以有的!
其实仅仅一个提高百姓的收成,并不能让他们达到温饱的程度,这赋税租子一交,家里所剩的也不过是保证他们一年之内能不饿着,不用向往年那样,特别是收成不好的年头,不得不想着卖儿卖女而已。
东方和贾赦当然也不会天真到以为做到这个份上就够了,百姓连自己都养不起,又如何养得起儿女,又如何能增加秦国的人丁了!说到底,人多力量大,在这个拼人的年头,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也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强盛,不然你以为白起为什么非得坑杀人赵国三十万壮丁呢!
这时候,咸阳学宫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咸阳学宫自然不是只有几群学者每天各种高谈阔论,谈古论今,除了吸纳而来的各个学派的学者之外,最受重视的还是吸纳而来的能工巧匠们,而他们里面还有许多墨家弟子。
这些人自然也是元宗出面招揽来的,他这个墨家钜子就算是拿着假的矩子令,还是能吸引到不少的人啊!而元宗看过如今的秦国,还有咸阳学宫之后,也就不再藏了起来,甚至直接接受了东方的任命,成为了咸阳学宫的祭酒。
与元宗的高调出现相反,曹秋道不知是不是被东方伤得太重,自己的杀手组织又元气大伤,反倒是蛰伏了起来,甚至一点不敢派人入到秦国境内,就怕遇到东方一行人,自己的手下有有去无回了。
而东方对元宗任命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其他五国的猜测,难不成秦国是准备由法转墨?甚至昭襄王都不由疑惑了起来,这叫东方也挺无语的,咱们就不能求同存异吗?
难不成就得独尊哪一家,摒弃其他学说吗?这样虽然有利于控制子民,却不利于后世发展啊!东方还是觉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更身心愉悦一些。
在任命元宗为祭酒之后,东方又点了其他几个学派的人担任其他的职责,分别负责询议、教育、学术等,这才叫人彻底放心了下来,知道东方并没有转墨家。
作为一个上位者,东方觉得自己偏向什么并不重要,而是国家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有这些各门各派的学者的存在,东方才能在他们的协助下,将那些几乎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事情化为一条条的计划,再落实到实处。无论是纵横家还是阴阳家,他们虽然也有短处,但也都有自己的长处,东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促进他们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
而那些能工巧匠则是在墨家弟子的带领下,为秦国的基础建设做着贡献。无论是新的发明创作,还是秦国各地进入建设中的各项基础例如水利、例如农业,都有着他们活跃的身影,都是在为秦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着贡献。
秦国各地除了在做各项基础建设之外,也兴起了许多的工坊,为百姓提供了许多的岗位,让他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进入工坊里面做工,为家里多赚一份粮食出来,期盼可以过个好年。
这些工坊自然是由东方和贾赦投入一笔又一笔的资金建设起来的,而这么大的投入,自然不是没有回报的!
吕不韦从咸阳学宫出来的之后,就直接被东方封为了文信侯,同时也封他为了皇商,给了他一顿迷魂汤什么“吕侯,大秦的将来就靠你了”之类的,他自然就痛快地做回老本行,将这些工坊出品的东西销售到其他五国去,这也算是从五国的口袋里掏钱出来养活在工坊里做工的百姓啊!而东方和贾赦不过是做了一个前期投资而已。
多好呢,感谢五国爸爸为我大秦养儿养女啊!
而工坊里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五国非买不可呢?自然又要归功于能工巧匠们。
只要给他们一点灵感,他们就能变幻出百样不同的东西出来,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奇珍异宝,都是五国鲜见之物,再来点饥饿营销之类的做法,五国又怎么不会趋之若鹜呢?
而等他们探得其中关键仿造出来的时候,秦国又推出新的产品,他们无论如何,也就只能吃秦国剩下了的残羹冷炙而已。
这样的良性循环,秦国不仅百姓有钱,朝廷也有钱啊!有钱自然又是一轮大力的投入,基础建设在进行中,基础教育自然也不能少,愚民政策什么的,咱可不兴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