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潮道:“这个先例可开不得,我们六部又不是伺候后宫的。”
吕观道:“昨儿灵安刚封了镇国公,皇后就来这么一出儿。竟连本朝祖训后宫不能干政都不顾了。”
寇亦青笑道:“你们先别你一言我一语的,倒是听听灵安怎么说。”
严鸾道:“你不必和她计较,也不用听她的。给她回个信,就说此事吏部和工部自有安排。这事也不必和皇上说了。”
陈文英道:“后宫干政犯了大忌,这事还不和皇上说么?”
严鸾道:“说了又如何?让皇上斥责她一顿?她毕竟是徐老尚书的女儿,是三殿下母亲。就先忍让这一次吧。”
☆、第六十六章 后生可畏
第六十六章后生可畏
陈文英道:“吏部去年对京官的考核已经做完,是由老马主持,云诺主办的,云诺写了奏疏,还没呈报皇上,你先看看。”说着将那奏疏递给严鸾。
严鸾接过来,见那奏疏写的条理清晰、用词精准,字迹也甚是清秀,便道:“陆郎中好文采。”
陆怀信道:“老爷谬赞。”
严鸾道:“你今年多大了?”
陆怀信道:“回老爷,奴才十八了。”
严鸾对众人笑道:“当真后生可畏。”
接着各部又捡些要紧的事和严鸾说了,严鸾一一回复。
严鸾看陆怀信一直在拿笔记录,便道:“把你记的拿给我看。”
严鸾接过写满蝇头小楷的一张纸,记得甚是详尽,便道:“陆郎中年纪虽轻,却很是能干。难为你边听我说边记录,还记得这么好。”
陈文英笑道:“你不在这大半年由我兼管吏部,我事多,吏部又只有老马一个侍郎,杂务多交给云诺,云诺很帮得上忙。”
严鸾点头道:“要不说陆郎中年轻有为呢。”
陆怀信道:“老爷别取笑奴才了,再者老爷以后直呼奴才贱名就好。”
严鸾把那纸递回去,道:“你把这个拿给皇上看看,说几位大人都在呢,随时等皇上召见。”
陆怀信进到弘德殿,只一会儿工夫便回来了,笑道:“皇上说这几件事都按老爷意思办好了。就只是和后金和谈的事,皇上说只略和他谈谈就好,他若不识好歹,就将后金和蒙古一举平灭。诸位大人可以散了。”
杨潮寇亦青几人都回了自己部院,陈文英对严鸾道:“我去问问他们都有什么事见你,要是小事我就把他们打发了。”
陈文英走后,陆怀信道:“皇上说,让老爷傍晚时分去乾清宫用晚膳。”
严鸾“嗯”了一声道:“不是和你说过了,别叫我老爷,和别人一样叫我就好。”
陆怀信道:“那怎么使得呢,我是老爷的奴才,怎敢和别人一样叫您大人?”
严鸾无奈,道:“这儿没你事了,你出去吧。”
还未等到黄昏时分,严鸾已经出宫回府,自然未赴赵楹的晚膳之约。
第二日赵楹依旧没上朝,众臣便直接去了南书房,找严鸾回事。严鸾也依旧把票拟过的折子和自己的一些意见呈给赵楹。好在赵楹除了不见严鸾,对别人都照常召见,只是如有越过严鸾直接找赵楹奏事的,赵楹都让先把事情报给严鸾。
就这么过了十几日,众臣都已习惯这种不上朝直接奏事的模式,觉得这样反而提高不少效率。再者和严鸾议事毕竟比直接奏报赵楹要轻松随意的多。陆怀信每天早上和严鸾一起进宫,晚上陪严鸾一起回府,办事勤谨得很。
严鸾对陆通道:“有陆郎中陪我进宫即可,不必再派跟出门的管家了。”
陆通笑道:“老爷直接叫他信儿吧,就把他当个小厮用。”
这日辰时,严鸾刚到南书房,严霜便面带喜色的过来宣旨:大致内容便是圣上特准内阁首辅严鸾开府,命陆怀信为齐平公幕府长史官。
严鸾接旨后对严霜道:“替我通报我要见皇上。”
严霜去了不大一会儿,便回来对严鸾道:“皇上说,先生如想见他就晚膳时见。”
严鸾道:“我现在就去弘德殿前跪请觐见。”
陈文英在旁边道:“千万不可,灵安,你这时跪请,一定会在众臣中引起揣测,说你和皇上不和。”
严鸾道:“那你说怎么办?前朝允许文臣开府,诸多弊病。我大燕自开国以来,太zu遗训,文武一律不得开府。皇上为什么要破这个例?”
陈文英低声道:“灵安,这是南书房,说话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