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忽然有人奏请,说皇三子赵炽之前已经是世子,现在理应被封为太子。接着便有人反对,说皇长子年龄既长,人品能力又是俱佳,理应立为太子。众人扰攘了一阵,谢子湖便出班,躬身道:“皇上,我朝一向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按理三殿下确应立为太子。但是近日朝中动荡,若立三殿下,怕有心存不轨之人便要借三殿下之名兴风作浪。而大殿下已近成年,文才武功也都出众,不若立大殿下为太子,以稳定朝局。”
☆、国本之争下
第十六章 国本之争下
赵楹未置可否,徐祖辉却已听的满头冒汗,忙出班奏到:“皇上,刚才谢大人也说,我朝一向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然则徐大人身为首辅,却有何道理不遵祖制。”他知道自己说话没什么分量,又道:“谢大人说大殿下文才武功出众,固然是事实。但三殿下年纪虽小,却也甚是聪慧灵秀。”又转头对严鸾道:“严大人,三殿下人品学问如何,你这个做先生的最清楚了,却如何一直置身事外?”
严鸾见徐祖辉问到自己,只得出班,对赵楹躬身道:“皇上,国本之事乃是皇上家事,臣不敢妄言。”
赵楹冷哼道:“朕的家事倒要这许多人来操心呢。说说吧,严大人,朕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严鸾又躬身道:“臣斗胆,敢问皇上今年圣寿几何?”
赵楹一愣,笑道:“朕与你同年,严大人怎么忘了?”
严鸾心里叹了一声,心想这人这个时候与自己调笑个什么劲。嘴上却道:“皇上正值韶华,又刚刚登基。臣不知今日众位大人争着立国本却是何意?依臣看,再过个七八十年再来议此事尚且不迟。”
严鸾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再争论下去,必定惹赵楹不快。众人便都不敢再说,刚才说过话的人也都有些惴惴不安。
谢子湖对严鸾道:“严大人,你从前也算有些风骨,怎么三年不见,却变成了阿臾逢迎之人?”
严鸾对谢子湖微微躬身,道:“谢首辅是下官上司,要训斥下官,下官不敢辩驳。但刚才下官之言,句句肺腑,实无半句阿谀之语。皇上本应千秋万岁,下官只是说将议国本之事推迟几十年而已,又何谈逢迎皇上?”
赵楹笑道:“严大人说的极是,国本的事今儿就议到这里吧。”
谢子湖一时气结,还想再说,却怕说多更惹赵楹不高兴,便退回到班里。
赵楹道:“没事就散了吧,严大人来趟南书房,朕有事和你说。”
退了朝,众人向殿外走,陈文英走到严鸾身边,道:“灵安,今天吏部上下的人都等着你训话,你看皇上会召见你多久,要不要让大家先散了?”
严鸾道:“让大家稍等等,今儿等着奏事的人不少,皇上不会和我说太久。”
严鸾走到乾清宫南书房,远远的便看见很多人等在廊下,其中便有定王赵楠和首辅谢子湖。
严霜正等在南书房门外,看见严鸾走过来,便迎上来笑道:“先生快进去吧,皇上等着呢。”
严鸾看了看定王,对严霜道:“怎么不请王爷先进去?”
严霜道:“是皇上吩咐的,先召见先生。”
严鸾对赵楠道:“王爷恕罪,下官先去奏事了。”
赵楠笑道:“严大人不必客气。”
严鸾进去后,谢子湖对赵楠道:“我怎么觉得严鸾比以前更难对付了?”
赵楠道:“老谢,我劝你好多次了,你何必要对付严鸾?昨天严鸾陪着皇兄在宫后苑逛了一下午,直到晚膳后才离开,你没听说么?”
谢子湖沉默了半晌,终于从牙缝里吐出四个字:“寡廉鲜耻。”
严霜将严鸾引到书房门口,便离开了。严鸾自己走进去,见殿内并没有太监在旁伺候,便没有见礼,只迎着赵楹的目光,走到赵楹面前。
南书房除了赵楹坐的椅子,并没别的座位。赵楹的椅子甚大,他往旁边挪了挪,严鸾也就在他身边坐了。
赵楹忽笑道:“我今儿才知道,得到严大人的滋味如此销魂。”
严鸾一皱眉,道:“你胡说什么?”
赵楹笑道:“我是说刚刚在朝上啊,你三言两语就把他们打发了。有严大人倾力辅佐,果然省了我许多事,你以为我说什么?以前每次在朝上你大都和我做对,要不就算计我。这还是你第一次帮我,我高兴不行么?”
严鸾叹口气,道:“是,我欠了你的,从今后加倍还你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