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露出焦急的神色,道:“严先生,实不相瞒。我今天之所以带着炽儿来求先生,除了久仰先生才华学问,更因为先生是王爷的知己。炽儿在诸王子中,年纪最幼,且不为王爷所喜,我母家又已失势。眼看着炽儿的世子位置就要不保,到时我们娘俩,非落得死无葬身之地不可。如先生肯收了炽儿做学生,或许王爷还能看在先生的份上顾念些炽儿。先生,我们母子的性命如今全在先生一念之间,求先生救救我们娘俩吧。”
严鸾道:“王妃过虑了,王爷并非糊涂之人。”
王妃面色凄楚的道:“王爷当然不糊涂,只是从没将我们母子放在心上罢了。”又对赵炽道:“炽儿,快给先生磕头。”赵炽便对着严鸾磕下头去,且是一个接着一个,每下都极是认真,丝毫不敢懈怠。
严鸾忙跪行几步,抱住赵炽道:“世子快休如此。”
赵炽竟趁势用手搂住严鸾的脖子,且把小脑袋埋进严鸾的肩窝,小小的身体全部贴到严鸾身上。严鸾一愣,那被人全身心依赖的感觉太过熟悉,熟悉到即使已经过了十几年,依旧让他觉得温暖,而不舍推却。
却听王妃又道:“严先生,我父亲便是原兵部尚书徐至,新泰九年那场政变中,我父亲和我几个兄弟,连我们家的一些亲戚,俱被安了莫须有的罪名。轻者革职抄家,重者发配流放。我父亲一气之下,便得了急病去世,如今我母家已经落魄到靠王府的接济过日子的地步。”
严鸾越听,心里越发堵得生疼。那场政变,自己正是始作俑者,也不知欠下多少血泪债。如今债主找上门来,自己如何还能躲得过去。
暗暗叹了口气,严鸾把赵炽推开些,扶他站好。又对王妃徐氏道:“既蒙王妃不弃,草民愿将毕生所学对世子倾囊以授。”
徐氏面露喜色,对严鸾道:“先生从此便是我母子的大恩人了,先生快请起坐好,让炽儿好好给先生见礼。”
严鸾没再推迟,起身坐好。
赵炽跪到严鸾身前,给严鸾磕了三个头,严鸾忙把他扶起来,笑道:“世子快起来。”
徐氏道:“先生以后便也叫炽儿的名字吧,也别把炽儿当做世子。炽儿若犯了错,先生打也打得,骂也骂得。”
严鸾笑道:“世子看起来便乖巧的很,怎会犯错。”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看《雨魄云魂》的书评,大家对赵楹是否成亲有很多争论,我想以赵楹的身份和年纪,如果还没成亲就太奇怪了。我想以他安王世子的身份,他成亲的时候应该在认识严鸾之前。
☆、再入王府
第二章 再入王府
徐氏道:“我明日一早便让人将炽儿送来这里可好?”
严鸾犹豫了一下,道:“王府离舍下甚远,世子每天奔波太辛苦了些。还是我每日去王府吧。今日世子先回府休息,我明日辰时准时到王府。”
刚过酉时,赵楹便到了家。见严鸾正在厨房忙活,便也卷起袖子,到厨房打下手。严鸾见他进来,笑道:“忙了一天不累么,桌上有我晾好的茶,你先喝些解渴,饭马上就好。”
赵楹边把严鸾用过,还沾着菜叶的砧板用水冲洗干净,边道:“我干坐着也无聊。”又拿了水桶去院子角落的井里打了水,道:“今日徐氏来咱们家了是吗?”
严鸾边把刚炒好的菜用木铲子盛到盘子里,边笑道:“是,今儿这事我自作主张了,一会儿和你细说。”
赵楹笑道:“自作主张?说的好像你凡事都和我商量一样。”
两人把饭菜摆上桌,一边吃着,严鸾边道:“王妃今日想让世子认我做老师。”
赵楹冷哼了一声,道:“她想的倒好,武昌这些年只出了你这一个状元郎,她就盯上了。也不看看自己儿子什么资质,也配让状元郎教么?”
严鸾蹙眉道:“我虽是第一次见炽儿,但是他的聪敏灵慧我是看得出的,你干嘛这么说自己儿子?”
赵楹道:“我看他那怯懦的样子就生气。”
严鸾笑道:“炽儿才五岁,你还要他有多少胆气,你当人人都像你?”
赵楹道:“徐氏也是将门之女,不知为何就只一味胆小怕事,炽儿被她教的也是那个样子。”
严鸾带着愧疚的道:“徐尚书是本朝开国功臣,又是百战名将,最后落得气病而死,俱是我之过。我想多少对王妃做些补偿,所以今日,我已答应做炽儿的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