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鸾笑道:“你有话直说吧,以前的事又提来做什么?”
吕观道:“这事牵涉到二殿下,又不太光彩,若我去问皇上,皇上碍于面子一定是要我抓人。但是若皇上是违心的,我这脑袋是要是不要了?所以,还是你去问问皇上吧,这样也好把皇上的真正意思问出来。”
严鸾道:“绕这么一大圈,原来是让我替你传话。行,你等我回信吧。”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日更
☆、第四十一章 萎靡不振
第四十一章萎靡不振
这日晚间,严鸾陪赵楹用过了晚膳,就把王志雄的事对赵楹说了。
赵楹听完皱眉道:“这还有什么好问我的,当然抓这姓王的。他本来是武昌府一个做古董文玩生意的商人。焘儿自幼便喜欢作诗填词,也很爱玉器字画这些东西,便总去他的古董店,有时也去他家里。大概是在他家里见到过他女儿,焘儿就动了心。我见焘儿自己愿意,就给他娶了这个王家姑娘,就是现在的焘儿媳妇。”
严鸾道:“原来这样,我还想问你,为何炜儿和焘儿的岳家门第都不高?”
赵楹笑道:“我在武昌府的处境人人都知道,你还指望有什么高门大族愿意和我结亲么?”
严鸾道:“也是。那我就和吕观说,让他秉公去办了。”
吕观得了严鸾的话,当即便叫人拿了王志雄去刑部。赵焘这些日子在礼部协助主持恩科的事,听见自己岳父被刑部带走的消息,忙去刑部找吕观。吕观对赵焘陪了一大堆笑脸,说了一大堆好话,最后就是四个字“不敢徇私”。过几日赵焘再去找吕观,吕观却是找种种借口避而不见了。
这日礼部尚书杨潮来找严鸾,进了吏部还未等上茶,直接就道:“灵安,你和伯念、老曹惹出来的事,倒要我来收场。”
严鸾笑道:“亭溪你这话从何说起啊?”
杨潮道:“王志雄是工部的主事,人是刑部拿的,皇上的口谕是你传的,按理说和我礼部是一点关系没有的。但是我倒霉啊,偏偏这段时间二殿下是在礼部理事的。自从王志雄的事情出了之后,二殿下便再没心思处理公务了。如今更好,已经三天没来礼部。你说,皇上要是问起来,说二殿下在礼部的差事办的怎样,我如何回话?”
严鸾笑道:“你就直接和皇上说呗。你又不像伯念,他确实以前和皇上有些不睦。你可是自小就和皇上一起读书,这次你做礼部尚书也是老谢启用,还有什么是不能和皇上直说的?”
杨潮道:“我和皇上说了,皇上一定是把二殿下训斥一顿,然后让我严格要求二殿下。可是你也知道,二殿下和大公子又不同,大公子从前就对朝政很上心,虽说急功近利了点,但皇上交待的事都会认真去办。二殿下有些文人气质,本来就不愿意来礼部理事。最近又心灰意懒,就算皇上训斥,估计也改不了,到时我把二殿下也得罪了,实在得不偿失。,”
严鸾道:“我听明白了亭溪,你就说想吩咐我干嘛吧。”
杨潮笑道:“吩咐不敢当,就是想求你去和皇上说一声,让二殿下休息一阵,或者让二殿下去别的部院理事吧。”
严鸾笑道:“你倒打的好算盘,二殿下如今才十七岁,正是学本事的年纪,怎能每日闲在宫里。若说是去别的部院,你都不愿,别的部院就能愿意么?”
杨潮道:“这些是该皇上去想的,或者你替皇上想的,我只管好我的礼部就好。”
严鸾笑道:“亭溪你是和我这耍无赖呢?行,我去请示下圣意,或者让二殿下明日来吏部也行。我也正好有件事要求你。”
杨潮道:“我的灵安兄,你要是把这事帮我解决了,别说一件,一百件也行。”
严鸾道:“如今会试已经考完,我想你也看到大公子的名字了。大公子以前做的文章我看过,也指点了一些。但是他毕竟不是自小为了科举去读四书五经的,所以可能八股文写的不是特别出众……”
杨潮道:“这事你不和我说,我也要和你说呢。大公子的文章我看了,虽不能到头几名,但是会试取中是没有问题的。我就怕殿试时皇上看到大公子的名字……”
严鸾道:“这你倒不必担心,皇上那边我自然会知会……自然会禀告的。”说完脸便有些红。
杨潮笑道:“别说你知会皇上了,你就是吩咐皇上在你也是寻常,所以我才求你帮我启奏皇上二殿下的事啊。我还有事,先回礼部了,改天我请你到我府上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