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三穿成筛子[综]_作者:初离(329)

  安禄山开始往范阳逃遁时,一直留在太原的风雨落,也出城了。

  狼牙军如今气势全无,被天策军追打的如同落水狗。

  边打边退的叛军,从最初的二十万,很快因死伤、逃跑、投降而锐减。

  安禄山还想遁往草原,与安庆绪部汇合,才知道令狐伤竟已被逼离开。

  叛军大部分本是大唐守军,如今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

  叛军退守范阳时,只剩下属于安禄山的亲信部队,约一万余众。

  安禄山亲信部队心知此次事败,必然身首异处,退守范阳之后,抵抗的异常艰决。

  风雨落赶到范阳时,范阳城的城墙上,除了守城机弩,便是投石车和大量油罐堆砌在城墙之上。

  范阳城的军备,竟较太原城的还要充足数倍,而这些,燃烧的大约是本该属于九天的财富。

  风雨落站在城外的山岗上啧啧嘴:“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就该擒贼先擒王?”

  “那必须啊。”唐万嘉应得理所当然。

  风雨落转头问唐无乐:“买安禄山一颗人头,多少钱?”

  安禄山叛乱起,范阳至太原、魏州一带,民不聊生。

  虽然唐皇军队镇压的迅速,也因此没有引出更大局面的反叛,经此一战,却有无数无辜百姓,因此丧命。

  唐无乐掩在半边面具下的唇角,微微一翘:“这单我亲自接,价,一文。”

  风雨落噗地笑出了声:“你这样羞辱安禄山,真的没问题吗?”

  唐无乐偏头,故作沉吟:“动手的时候,我问问他,这样会不会有问题?”

  “乐乐,你变坏了!”风雨落笑眯眯。

  唐无乐和几十年前的谢云流一样答:“近墨者黑。”

  唐无乐话音落,风雨落指尖微弹,一颗铜板落到唐无乐手中:“能不能顺便,把头颅送到杨宁账中?”

  “便遂君愿!”唐无乐笑眯眯纵身而去。

  “师父!这种事你得带上我啊!”唐万嘉也拉开飞鸢,往唐无乐追了过去。

  七四六年夏,天策大将杨宁率部众围守范阳城,大战未起,有侠者夜入杨宁大帐,留下了安禄山及其部众的头颅。

  安禄山及叛军首领遇刺,狼牙军最后的队伍分崩离析,至此,整场战事落下帷幕。

  安禄山及其部众共九颗头颅被炮制后,送往长安。

  此一战,因有万花弟子入营为医者,唐皇军队死伤甚少。

  战后伤者痊愈速度也极快,且此战之后,天策军浴火重生。

  第151章 九曜理学院

  六年后。

  一群背着书匣的年轻人,正顺着南屏山的山道, 前往南屏山的落雁峰。

  这群年轻人乍一看是群书生, 仔细打量会发现他们身上衣衫都是相同的式样,与寻常书塾中的学子衣衫, 式样颇有些不同。

  长衫前襟只及膝盖,便是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也不妨碍行动。

  几人转过山脚, 便见前头已有一群同样打扮的青年人,正在路边歇脚。

  相同的打扮让他们互相打量一番, 便少了尴尬,热情的打起招呼。

  “几位学兄, 是哪地九曜私塾的学生?”一位国字脸的学子问道。

  “我们是九曜私塾洞庭湖院的学生。”后来的这群青年人应道。

  “哈哈,我们是西湖院的学生。”国字脸的青年人笑应道。

  “你们这次过来, 都是准备考书院的哪科?”后来的这群青年人中, 一位圆脸的青年人开口问道。

  这些年轻人口中的书院,便是坐落在落雁峰顶的九曜理学院。

  九曜理学院今年刚开始招收学子, 但早在几年之前,便在大唐各地, 有九曜私塾遍地开花。

  这个私塾与别的私塾大不相同, 教授了简单的千字文, 在学生能识字知意之后,便开始教授杂学。

  招收的弟子也大多以贫家弟子为主, 且收授女性。

  所学之杂, 上至天文, 下及地理,还另授各种谋生手段。

  诸如《数》学的弟子,很快便可以成为优秀的账房。《工》学的弟子,则很快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工匠,制造各类器具。

  另有其他各类杂学的弟子,进入各行各业,也很快能成为其中翘楚。

  早年私塾刚刚开放时,颇受争议,弟子也不是很好招收。

  为了更好的招收学生,九曜私塾甚至开放了一种在唐人看来非常奇怪的授课模式,名为半工半读,允许学子白天在外谋生,晚上回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