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他功夫的玄苦师傅终日灌输的是忠君爱国的家国大义,要刻苦练武,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
被当做生身父母,抚养他长大的乔家夫妇不通文墨,教给他的是作为农夫和猎户的生存技能,但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做一个纯粹的稚子幼儿,细心温柔的呵护过他。
生活艰辛,让小乔峰很早就懂得照顾别人。他四岁不到就会心疼乔母体虚多病临溪钓鱼,煮上一碗滋味不算好却包含着浓浓孝心的鱼汤。学武不过一年,快满五岁的他就能上山伐柴,为的就是让意外摔伤不能劳动筋骨的乔爹好安心养伤。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小乔峰的至情至孝至忠的秉性作为,才叫不少防备他契丹血脉的少林方丈、授业恩师和乔氏夫妇放下了戒备疏离的神色。
可惜这时的小乔峰已经长成了一个体贴待人周到的早熟模样,一时之间那些看着他长大的长辈也不知从何着手,无缘得见小乔峰释放作为孩童该有的天性。
每个孩子不是生来就懂事的,早早的成熟无非是生活的逼迫,环境使然,小乔峰那样的懂事稳重,何尝不是因为周遭人的态度才被迫的成长。
既然懂事可以叫长辈们神色放松,态度和蔼,那就只有更懂事,如果稳重可以叫大人们施以几分亲切的目光,安慰的笑颜,那么一再稳重也是没错的。
孩子有着一颗永远比大人更为敏感的心,他小心翼翼的揣度成人的世界,讨得大人们的欢喜无非也是从本能上希望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如今面前这本就给他一种亲切感的妇人又这么温柔的对待他,照顾他,叫还没有历经江湖险恶,闯荡武林锻造出一颗刚毅不摧心的小乔峰不知不觉就和缓了面部的神色,一边不忘用视线描摹蓝衣温婉细腻的五官面容,浅淡柔和的笑颜。
或许正是那时起,在年幼的乔峰心里,就种下了一个种子,在遇见打从江南水乡来,出落的温婉动人不失聪慧灵动的阿朱时,开出了一朵天下无双的花来。
当小乔峰被蓝衣激发了恋母情结的时候,古灵精怪的萧宝宝穿上从可疑大哥身上扒拉下来的短打,囫囵的套在了身上,接着扛起一捆敦实的柴禾稳稳当当的走进了破落陈旧的茅草房里。
学着便宜大哥更加粗硬低沉的嗓音正欲出声,萧宝宝板着一张他心里嘀咕不止分明像师傅一般的棺材脸和正编着竹篓的乔家爹碰了个对面。
他张口半天没发声,估计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称呼才能不露出马脚来,幸亏萧宝宝正处于昏黄的角落遮住了他纠结的表情。
知道养子稍显沉闷不爱吭声的性子,老实人乔爹也说不出什么天花乱坠的好听话。憨实的农家汉子如往常一样招呼了一句养子:“回来啦,灶上的饭还热着呢。”
萧宝宝老老实实的应了一声,早就乘着进门的时间打量清楚房子格局的他熟门熟路的就把柴禾卸下来放在了该在的地方。
跟在林大夫身边学会编竹篓的萧宝宝蹲了下来,他蹲着身,拿起散在地上的竹篾不快不慢的劳作起来,一边仿佛闲聊的开了个头,漫不经心的问道:“我等会儿去吃,您老吃过没?”
不知道这房子里的女主人在不在,聪慧的萧宝宝也不露怯的问起来。恍惚间觉得养子身形变矮了点的乔爹在萧宝宝蹲着的时候也没起疑。
毕竟他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不是那些武林人士,防备心就是有也不多,也不会无缘无故就疑神疑鬼,谁会大费周章来和平凡的农家过不去呢?
再者听到养子熟悉的嗓音,即便是不同以往的称呼也被乔爹忽视过去了。看到萧宝宝熟练不失灵巧的手法,乔爹还颇为欣慰,这以往不太心灵手巧的养子总算是有所长进。
欣慰的他接着萧宝宝丢出的问话回到:“爹早吃了,你娘她回了娘家就只剩我们父子两个,爹就凑合着弄了一顿。”
也多亏一个本就比一般女子更为细心的乔家娘回去了,不然萧宝宝一出现在她面前要不了几分钟就会出破绽。
毕竟蓝衣没有认出小乔峰扮演的萧宝宝除了本来就有的母子天性,还有萧宝宝那在蓝衣心里根深蒂固想起一出是一出的熊孩子性格在挡着。
知晓儿子本性的她早就习惯了萧宝宝在她面前堪比孙悟空还折腾的七十二变的面貌性格。
顺着乔爹的话,萧宝宝又问道,在不知实情,心直藏不住话,老实农家汉子的回话中,机灵的萧宝宝就这么不着痕迹的套出了他想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