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本是个大水库嘛。”小花感叹道,“难怪说只要到了就能找到,这大家伙根本没法藏。”
我们停在山坡上,全员分头勘察地形。我和小花徒步走了一阵,找到路爬上和“坝”顶处于同一水平面的高点。但是这地方和坝并不是连接的,往下还有五六米的落差。我用望远镜看了看对面的崖壁,能看得到比较明显的炸山痕迹。
“那里被大口径火炮轰击过。”我指给小花看,“估计是将一些松散的结构轰掉,保证山体不再滑坡。”
“也不一定呢?也许是他们想看看,里面的建筑物到底能有多大。”小花回头看他那些伙计,有一个人从远处提着一个洛阳铲过来。小花揭开洛阳铲的壳,我也凑上去看,在铲的最末端有一些黑色碳化细条纹路的硬土。
小花挑了一点闻了闻,“这是草裹泥。看来我猜得没错,这里原来就是坝体,现在看到的水泥,不过是现代人在古人的坝体上再浇筑上去加固的。而且这个坝体,应该比我们现在看见的还要大,水泥没覆盖到的地方也是整个工程的一部分。”
“那这里的工程量,可真够大的。”我站起来往下看,发现坝身上有几个并排的拱门,里面黑洞洞的似乎很深,可惜现在已经被水淹了一小半,除非我们的车改成水陆两用,否则要过去只能从上面想办法。
我问小花,“你觉得我应该进去吗?”
“其实我很想拒绝的,但估计你不会同意。”小花叹了一口气,“你想来塔木陀,这我可以帮你,但是遇险硬闯不符合解家的规矩。你只是姓齐而已,该不会真把自己当齐天大圣了吧?”
我沉默了很久。无论下不下去,这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就在这时,我又收到了一条短信。我马上打开手机看了下,号码是同一个,但是内容是空的。
“大概他发了个空格。”小花也皱起了眉头,“不知道这算什么意思?按错了?”
我合上手机,下了狠心,“给我一些防身武器,我们一起下去。”
下去的过程并不是特别难。小花他们原本就带了家伙,我们放了登山索,一直下降到拱门内。本来以为里面水挺深,没想到只是刚好到小腿而已,倒也省得再找涉水工具。不过以防万一,所有人还是穿上了救生服。
洞里的道路非常宽敞,如果不是因为水浸,就算是同时跑两辆车都没什么问题。最前面的一段结构很像防空洞,是上坡,越往里走水越浅,能看到路两侧的排洪渠,看来是做过专门的排水设计。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危险。”小花道。
他在前面探路,我则紧跟着他,几个伙计殿后。我提醒他还是不要掉以轻心,再怎么说,这都是曾经坑死过200个张家军的地方。
“也可能产生危险的东西并不是时常出没?”小花有些不以为意,“你想想,在张起灵跟你讲的故事里,他说后来有很多人跑来救那些失踪的张家人,包括了油田的职工。但那些人并没有遭遇意外,可见危险并不是必然遇到的。张家人应该是做了什么,才导致他们有去无回。”
“有什么是张家人会做,但其他群众不会做的……”我咀嚼着这句话,感觉这里面有着什么玄机,但到底是什么,一时半会又想不透。
小花看我沉默不语就开导我,“至少应该是个规模庞大的活吧,不然用不着那么多人。比方说——摸清这里的岔道?”
说着已经到了隧道的尽头,我们停下脚步昂首看着前方,到了这里空间豁然开朗,顶部也变得凹凸不平,看样子是一个极大的天然溶洞。
短暂的犹豫后,我们往下走过一段石阶,到达了溶洞内部。溶洞底是一个人工开凿的石台,但它只占据了洞内的一小半空间。另一侧是一个更深的深坑,用狼眼手电完全照不见底,也没发现能下去的方法,于是不再纠缠,继续顺路前进。好在这段溶洞区不算大,我们很快到了另一头,洞壁上一个窄窄的出口,外侧的通道略微倾斜向下,也不知通向什么地方。
小花摸了摸通道,又用力敲了敲,墙壁发出了金属特有的回声。
“这是……青铜?”他道。
我也摸了把,点点头,“看来要见真章了。”
六 棋语 56
然而有点出乎意料的是,接下来的路其实枯燥无比,只是“溶洞——隧道——溶洞”不断地交替重复。我们走得头脑发木,都搞不清究竟走了多久,除了一直在缓坡向下外,什么特殊感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