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腐女,但并不介意在评论中cp方向的讨论。在我看来,《观棋》的设定就是一个自洽世界。我以本人完全唯心的观点认为,原著是怎样的走向,那么《观棋》就是怎样的走向。
3、无论是作品长度、创作方式还是故事架构,《观棋》都是一部反潮流的作品。特别是碎片化信息的现在,随便写个段子可能有成百上千转发,而《观棋》的定性是正剧,是宏大叙事,时至今日它已经是一个稀有物种了。(听说今年CP还有人围观盗墓的摊子说,你们居然还有文本而不是出立牌,当我一想到观棋将是多厚的一个本子,不禁汗如雨下)。我还记得最开始给三品看终幕ver1.0时,她的说法便是,那么多配角,那么多视角,太散了。我说,想试下群像戏,哪怕我知道要是写个小哥狂霸帅,或者写个kiss,评论转发会多得多。可是这真的写不出来,千言万语敌不过一句心头好罢了。
说了这些可能会掉粉,但还是说清楚好吧。选了这条道路,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就以上的问题,只做这么一次详细说明。另外我保留我的id(type_omega),是基于有一些剧情回答互动方便,平时我会上三品的号,但发言会打上Ω标志,因为这些是未与三品沟通过的比较随性的说明,不排除有双方协商后变动的可能性,因此打这个标志以作区分。
我的脑洞短篇,一般不会留在三品博客里,因为这不是她的作品,我也没觉得该把我的东西放在她的博客中。而这则说明是基于情况的剖析,可能是我唯一一个会留在博客里的内容,以供诸位鉴证。
以上。
type_omega
12月17日
终幕-零
【时间】2015年9月27日 凌晨5:00
【地点】长白山地域
吴邪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只不过不再是一个人。
这么说好像有点奇怪,因为跟他一起上路的也是“吴邪”,而且,他们不是同伴,而是跟踪者和被跟踪者的关系。
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准备了太久太久。
反复的改进,反复的试验,都是为了最终的成功。
在整个工程的初期他的参与度非常高,但随着进程越来越专业化,他能直接左右的事反而不多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热情。
十年之间,他几乎一天都没停止过。幸好,幸运之神也站在了他这边,工程远比想象中要更加顺利。
吴邪还记得模拟实验第一次成功时大家的欢呼声。也许对在场的人来说,兴奋和感动不亚于见证人类初次登月。可是模拟毕竟是模拟,不管做多少次,都比不上真正的实战。何况穿越的条件只会在“劫”发生的那一刻才真正形成,无论如何都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他要做的便是去亲自验证一切。
跟踪并不困难,他对骗过另一个自己很有信心。越是靠近青铜门,他就越有把握。比起另一个自己,这地方他已经走过了无数遍,不仅有穿越后的多次造访,也包括了工程启动后的持续性改造。当然,这些变化都不会被“吴邪”发现。
时间越来越近了,他小心地尾随着另一个自己进门。
为了防止“同源共鸣”,他没有跟得太紧,不过这不妨碍他亲眼目睹整个过程的发生。
结果非常完美。
对他来说,就像是看一场知道了谜底的魔术。
原本他只是来确认“历史”的,以第三者的角度,去旁观自己看着闷油瓶葬身火海的经过。但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实际见到的时候,他仍然感到百感交集。
魔术结束,虚幻的业火、闷油瓶的幻影连同“吴邪”都消失了。他紧盯着全过程,并没有找出半点破绽。
一切归于沉寂,吴邪深吸了一口气,将衣服拉链拉到尽头,脸埋进立起的领子里,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凌晨5点刚过,工程成功了,系统运作良好。
他们已经越过了最为危机的“死亡时刻”,“劫”被控制住了,穿越也顺利完成。对于参与到整个工程的人们来说,任务完满结束。但对于吴邪来说,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走向隐秘的一角,熟练地打开九龙机关,下到瀑布的下一层。
那是约定的地点,他要见的那个人应该已经破茧而出,否则终极不可能采集到相关的图像。吴邪没有 太担心,他往涵洞深处走去。
然而找了一整圈后,闷油瓶并没有出现。他有些错愕,唯恐自己漏掉了什么,又仔细搜寻了几圈,依然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