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奸臣_作者:鱼七彩(68)

  不多时,侍女用木托盘端来一碗面汤,碗里面盛着拇指大的面片,汤汁泛黄,散发淡淡地将姜味儿,汤碗中央有些许切碎的茱萸作点缀。这就是唐朝最盛行的面片汤‘不托’了。

  接着还有四盘凉拌咸菜,都是绿色的,秦远就没去特意分辨到底是什么菜。

  温彦博喝汤之余,吃的是‘煎饼’,是用鸡肉做馅,包上面,再放锅里炸的的大丸子。这种炸的大丸子在唐朝就俗称为煎饼。另外还有一个木盘盛放着四个表面沾满芝麻的胡饼,刚烤熟的,闻起来特别香。

  温彦博用餐时,保持着文人温文尔雅的姿态,他一口一口地用完早饭后,净手漱口,然后望向秦远。他发现秦远竟然真的一点都不馋他吃的东西,此时正用手托着下颚,对着他窗台上的一盆兰花发呆。

  “走吧。”

  二人抵达长孙府后不久,长孙无忌的马车就驶了出来。双方并没有打招呼,就这么汇合后,马车一前一后从金光门驶出。

  一行人赶路至晌午,在路边的荒野处歇息。长孙无忌这才下了马车,与秦远、温彦博打了照面。

  长孙无忌穿着蓝色菱纹圆领常服,腰束着熟铜挍腰,脚蹬鞊镆靴,打扮得相对普通低调。他今天所乘的马车也比较简朴,是半旧的,秦远注意道车轱辘上还粘着干菜叶,看着像是长孙府平常用来运菜的马车,暂时改装成了长孙无忌的座驾。

  秦远觉得长孙无忌这么打扮有点白费工夫,虽然是个人都能看出他想低调的心思,但他这个人本身根本就低调不起来,面容朗毅若刀削而成,脸上的每个线条都带着凌厉,一双时刻袒露戾气的鹰眼,肩宽人壮,姿仪凛然,到哪儿眉毛一横,气势堪比千军万马。

  本来这种气质绝对不是寻常之人能有,再加上长孙无忌还自带一身贵气,喜欢垂着上眼皮看人,更加不可能有人敢拿长孙无忌当普通人。

  长孙无忌刚下马车,就感到有一束不善地目光射过来,他立刻用眼睛飞刀子给秦远。他尚且没先找这厮算账,这厮反倒还敢来挑衅他。

  温彦博感受到长孙无忌和秦远之间目光厮杀,嘿嘿赔笑两声,想调和一下气氛,结果却发现俩人都没有注意到他。

  温彦博就拿出地图,请长孙无忌定夺路线。

  从长安城到泾州,乘马车大概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赶到。若日夜兼程,至少会省一半的时间。温彦博不知长孙无忌打算用什么方法调查燕郡王,所以还是请长孙无忌来定夺的路线和赶路的速度。

  长孙无忌瞧了眼地图,看向温彦博,问他的想法。

  “自然是越早越好,早些把事情查证清楚,如有异状,我们还能早做准备。”温彦博发表自己看法。

  秦远在旁立刻点头跟着附和。他担心在长安城的李世民的安全,当然要竭力主张速度快的方法!

  长孙无忌听完温彦博的话,本没什么反应。当秦远附和的时候,长孙无忌斜眸朝秦远瞟了过去。

  “慢行。”长孙无忌决定道,随后用手在地图上划出一条绕远的路线,决定就按照这个线路赶路。

  秦远望着地图,然后不解地回看长孙无忌。他想问为什么,但他觉得自己就算张口问为什么,长孙无忌也不会回答他,有何必多嘴去问。

  秦远就求救地看向温彦博。

  温彦博二话不说收起地图,表示一切听从长孙无忌的安排。

  长孙无忌这时候吩咐属下准备午饭。

  秦远凑到温彦博跟前,“别跟我说你不疑惑他为什么绕远走慢路。”

  “长孙公心中自有安排,我们何须多问。”温彦博警告秦远也不要多问,省得再惹事,“目前看来,他好像没有为难你的意思,挺不错了,你就庆幸吧。”

  “哦。”秦远应承,还要继续跟温彦博讲话,结果这时候长孙无忌的侍从徐安走过来,恭敬地请温彦博过去一趟。

  温彦博随后就同长孙无忌坐在树下讲什么,没多久俩人就你一言我一语,传出了笑声,看起来聊得很热络。

  秦远就自己靠在马车边无所事事。

  过了会儿,徐安带着人从车上拿出干粮和水,先把上等好的吃食呈送给温彦博和长孙无忌后,就喊着其他随行人员一起来吃午饭。

  秦远当然不在其列。

  秦远大小是个官,此时如果去找温彦博和长孙无忌一块吃饭,显然不受待见。如果主动跑去跟徐安等下人一起,肯定会被那些随行人员认为是在轻贱自己身份,把他当笑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