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媳妇人选是有的, 但王夫人知道, 贾政没有本事, 宝玉又不肯上进,就是有一个淑妃堂姐提携, 自己没有本事站不起来也是枉然, 若嫁给宝玉, 怕是只能指望着贴着大房混饭吃,有志气的谁又看得上宝玉呢?
让王夫人比较闹心却不得不接受的是, 探春那丫头拘着贾环读书,贾环虽然没有琮哥的天赋,但也不错。
先生说, 贾环将来考一个举人应当是成的,贾环那小子又比宝玉机灵, 因此, 有些人在宝玉和贾环之间更加看重贾环,又不是娘娘嫡亲的兄弟,他们觉得只要本人有才, 再加上宫中娘娘提携,贾环的前景比宝玉更好。
虽然贾环是庶子、宝玉是嫡子。
也有一些是看重宫中的娘娘,又搭不上大房而主动找她们二房的,但她觉得那些都不合适。
“宝玉都已经十五岁了,臣妇实在是愁啊!”王夫人都有些后悔没有促成宝玉和宝钗之间的亲事了,宝钗好歹知根知底,品貌皆是上等,配宝玉也好。
王夫人赶紧打消这个主意,如今的宝钗是亲王侧妃,更是抚养着亲王唯一的儿子,若是她那一天不小心露出口风,怕是会给宝钗也给她们自己招祸。
宝玉的亲事,迎春对宫外和宝玉门当户对的姑娘家不了解,倒是真不好给宝玉说亲。
“娘娘,这里是宝玉最近写的文章做的诗,娘娘可否帮宝玉看看。”王夫人说道。
迎春接了过来细看,还是那样,不管是宝玉的诗词还是文章,灵气十足,让人见之心喜,但是,却也不适合出现在科举中。再加上宝玉那人,不识人间疾苦,性子又过分的天真,还又改不掉的孩子气,若是将宝玉推向官场,那就是将一块肥肉丢在了饿狼群中,怕是会被吃的渣都不剩。
为了不让宝玉白白的送了性命,除了贾政无人敢将宝玉推向官场。
因为王夫人经常入宫拜见迎春,也因为元春临终时托付,迎春对宝玉的出路慎重的思考过。
官场,宝玉不适合;商场,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太低,况且宝玉怕是不适合;想来想去,宝玉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二太太,关于宝玉,本宫有一个想法,先说给你听听,你回去之后好好的琢磨一下,看看是否可行。”迎春说道。
她可以出谋划策,但她不会替别人决定人生。
“既然官场这一条路走不通,那不妨换一条路走。”迎春说道。
“什么路?”王夫人着急的问道。
“文人,做一个纯粹的文人。”怕王夫人听不明白,迎春又道,“二太太可听过竹林七贤、建安七子?”
“听过,这等先贤,就是臣妇这等妇道人家,也是听过的。”
“这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可不是当官的,而是文人,纯粹的文人,也就是名士。”迎春又道,“与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同一时期的官员那么多,可我们又知道几个呢?相反,这些名士却是青史留名,在我们这些后人耳中也是如雷贯耳。”
迎春越说,王夫人的眼神越亮。
“宝玉官场这条路走不通,正好他的文章,诗词都不错,也是一跳出路。将来出上基本书,也是出息。”迎春缓缓的说道。
“娘娘说的当一个文人是个不错方法,只是不知道宝玉有没有这本事。”才刚刚因为为宝玉找到了一条出路高兴,转眼又开始担忧宝玉能不能出头了,这大约就是母亲吧!
“宝玉才思不错,多让嫂子两口子帮宝玉谋划一下,说不得我们荣国府就要出一个名留青史的名士了呢!”迎春说道。
“是,臣妇回去后就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争取让宝玉早些有名气,早些出息,也好早些娶上媳妇。”王夫人信誓旦旦的说道。
带着问题来,回去的时候王夫人和王熙凤俱是心满意足。
等王夫人和王熙凤出去,就见从隔间的屏风后面走出一个男子来,可不就是穿着常服的皇上吗!
皇上上前小心的揽着迎春,双手放在迎春腹部,小心翼翼的呈保护姿势抱怨道,“你也真是的,明明说了要少思、多休息,转眼间竟然帮人出谋划策了!”
迎春赶紧讨好的笑了笑,“臣妾小心着呢,那都是之前想好的。”
“若是再拿这等小事来烦你,朕可不会绕过他们。”皇上说道。
迎春好脾气的握着皇上的手臂,“好,臣妾也不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