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卫同人)元狩七年_作者:猫不语马甲(3)

2019-03-08 猫不语马甲

  更何况,自卫青的青年时代开始,他便曾不厌其烦的和无数汉将讲解过这用兵之道,和霍去病不同,他又是个颇有耐性的人,只霍光的情况,确实有些特殊。

  有些道理,比如后勤的重要性,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又如临战重主将决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些霍光一点就通,足见是个聪明孩子,可,到了战法一节,仅地形上九地这段,卫青就怎么也和他说不明白。

  最后,卫青想用战例来解释,或许听得清楚些,霍光乖乖记了半天,却忽然问他,河西之地,算不算"围地"和"死地"?

  围地者,所由入者隘,所由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意思是,进军路窄,退军路遥,易被少数敌人击破的地形。

  死地者,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意思是,速战速决才能生存,稍微迟缓既能全军覆没之所。

  卫青颔首正赞他学得好,霍光又想了半天,却又有些固执的问道,九地一节说得分明,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但之前的段落又说,其一:长途奔袭,乃兵家之大忌,其二:当退则退,何以前后矛盾,该如何取舍?

  卫青一听,心下雪亮。

  自去病远去了朔方,朝堂上渐渐有了些声音,明里暗里的道是骠骑昔日屡次孤军深入,犯的是兵家大忌,偏偏他都胜了,自然是天幸。

  这些舆论,明里是为"鹿"那状公案不平,其实,盯着的是骠骑手中的兵权罢了。

  龙城以来十年,汉匈大战近十次,汉军未尝一败,是以汉将普遍有种乐观情绪,都觉得战必胜攻必克,而汉室又对军功所酬最重,不少人都渴望一战,那无异是立功封侯最好机会。

  偏偏这青云路上,横着战功赫赫的大汉双壁,有这两人在,纵然又有大战,诸将谁能轻易僭越?特别是那年纪轻轻的骠骑,若要慢慢等他解甲归田,许多人的半生富贵岂非就这么平白蹉跎了?

  是以,这些年来,传双壁离心也好,骠骑天幸也罢,为的,不过是这一件事罢了。

  卫青心知霍光想必也听了几句流言,这孩子虽然少年老成,可毕竟还是个孩子,他也不解释这背后种种,只徐徐就兵法说下去。

  兵法,在于变化,不可死记僵读。比如说,战隆无登,既高地作战,应避免仰攻,以免敌军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这是基本原则,但也要活学活用。只知道占领高地,若被敌人截断水源,以火攻山,又当如何?

  用兵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既知己知彼,审时度势。

  知己,是了解我方的能力。

  知彼,是知道对方的实力。

  更深一层,是让对方不知我,亦不知我知他。

  隐藏自己的意图,先立于不败之地,再捕捉敌人的意图,一举攻其不备。

  而这点,正是霍去病的长处,没人知道他想做什么,可他往往能在一闪即逝的瞬间找到机会,这是天赋,非人力所能为,以卫青平生所见,独得此赋的,亦不过这一人而已。

  是以,他对霍光说:"不可测,是你哥哥的拿手好戏,亦是他长胜的道理,以我知他之深,若真战场相逢,也未必猜得到他的心思。"

  霍光听得似懂非懂,却突然想起来,一次霍去病心情好,也和他说过类似的话,只那次哥哥说得比舅父活泼直白多了。

  "舅舅用兵的特点,就是内行也说不出奇特在哪里,戒备也好,松弛也罢,遇到他,糊里糊涂就全军覆没了,不知兵的怎么死得都不知道,知兵的死前能把血吐干。不象我,要大动干戈尘土飞扬。"

  霍光记得清楚,那一遭,兄长说了一半,就朗声笑起来,最后他拍拍自己的头,极肯定的说了四个字。

  "我不如也!"

  在霍光心目中,兄长差不多是天下最厉害的人,而他竟对舅父如此心悦诚服,因此对这四字印象极其深刻,他记性好,不由就跟卫青背了一遍霍去病的话,最后又道。

  "兄长还说,他真和您动手,输的可能有六成。"

  卫青失笑,他忽有些骄傲,有些神驰,最后却只答非所问的道:"你哥哥今日再去河西,或许会换个法子。"

  这话,霍光没听懂,他见舅父没有解释下去的意思,也就安心跳过了这一节,并不怎么着急,那一刻,少年有些幸福的想着,反正他既有厉害的兄长,又有更厉害的舅父依仗,不懂也不怕,将来再问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