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总觉得,这和舅舅不久前和他说的马邑的故事有关。那天下很大的雨,建章闾在河边,路上全淹了,这种天气,卫青居然淌着过腰深的水回了家,全身都湿透了象落汤鸡一样。
阿娴姐姐送来热汤,房东大娘也过来了,进来就抱怨舅舅,说这么深这么急的水,不小心被冲走了都没人知道,偏要赶回来,是不是担心去病在家没吃的?会着凉?有她们在,有啥好担心的,下次可千万别这样了。
她们唠叨了半天,舅舅只是搂着他笑眯眯的不说话,等人都走了,卫青就在他耳边悄悄的说,下次舅舅从后墙翻进来,神不知鬼不觉,只有去病知道舅舅回家了。
那一晚,喝过暖烘烘的姜汤,外面是淅沥哗啦的雨声,屋子里干燥又温暖,按说舅舅这种时候睡得最香,常会打起细细的呼噜。霍去病就抱着舅舅的胳臂,闭著眼睛等他打呼噜当催眠曲,等了半天,老也没声音,一睁眼,他就看见卫青的眼睛,又黑又亮。
反正睡不着,卫青把他搂到怀里,手上胡噜着他,给他讲了个很长的打仗的故事。最后,卫青很认真的问他,若去病是故事里的将军,打不打?他答,打!于是卫青笑了,好像是那晚第一次真正的笑出来,搂着他左亲右亲的亲了好多次,很开心,还说,去病这么一点大,怎么就什么都懂呢?
事实上,那年霍去病才八岁,还是个孩子,他还并不太懂这问题中打与不打的区别,他真正知道的是,若舅舅遇到这种事,他,必会打,所以去病要和舅舅一样,要和舅舅在一起,如此而已。
一念至此,霍去病忽然就挣扎着要从他方才觉得万分舒适,打算趴一辈子也很快乐的背上跳下来。
朗月清风好时光,卫青哼着小曲,扛着他家宝贝外甥,心里正各种满意,去病啊,除了认真习武读书,就是累趴的时候最可爱,一是不给他闯祸,二还是不给他闯祸。嗯,背上的小家伙软趴趴暖烘烘的,份量让人很踏实,看来又结实了,很好很不错,卫青心里美滋滋的,颇具成就感。
幸福总是短暂的,卫青花了这么大功夫打算累趴他,让他乖一点,才美了没一会儿,小家伙又复活了,砰的就往地上蹦,这动作太猛,把卫青都吓一跳,忙把注意力又全放到小家伙身上。
没等他动问,霍去病忽就一本正经的来了一句:"舅舅最喜欢去病?"卫青失笑,闹半天就这点小心思,他一边点头一边想,那是当然的,这还用问,真是白疼你了!
霍去病还是不笑,黑黑亮亮的瞳仁看了他一阵,却偏偏摇头,很严肃的道:"我不要。"
啥?!?卫青没说话,眼睛一眯,被他活活气死,一整天的好心情顿时荡然无存,差点一巴掌糊过去。忍住忍住,嗯,还是先把话套出来,他连我都不要了是打算去干啥?!
不等他开口,霍去病却又道。
"我不要做舅舅最喜欢的外甥,我要做和舅舅一样的人!"
霍去病的声音有点急切,语气却很肯定,那神气,可真不象他这么大的孩子,卫青一愣,目光变得柔和又欣然,马邑消息传来,在他胸口堵了半个月的那口气,忽然完全消散了,象被烫熨过一样通透舒服。
这一瞬,卫青很想把去病抱一抱,却没动手,只像看待一个大人一样含笑看着他,他忽然心满意足的觉得,他家去病,已经长大了啊。
那一刻,他不是大将军,他亦不是骠骑将军,还都不知道未来的使命,只隐隐的明白,若有一日,大汉需得他们站出来,为这天下担待些什么,他和他,都愿意。
这条路有许多未知,却并不让人畏惧,即使他走得再远,也无需担心,转头处,必有那一人。
真好,从一开始,你就在我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所谓"白头司马",自然是大将军和小霍从少到老的故事,大概4章,治愈系^_^
大将军唱的"卫氏家法"实为猫为尊者讳,当晚真相是:"爬不动了,爬不动了,爬不动,爬不动,怎么也爬不动,怎么也爬不动,真糟糕,真糟糕",请按"两只老虎"旋律吟唱(^_-)
第12章 番外:白头司马 2
二、从军行
上谷、渔阳狼烟冲天之际,匈奴人忽然发现,汉军一支奉命驰援的主力凭空消失了。
这支队伍不久前出长安,声势浩荡一路北进云中,显然意在支援战事吃紧的东线。这一调动,亦正符合匈奴人所预期的作战构思:将汉军主力吸引到上谷,再趁虚而入,直捣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