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卫同人)元狩七年_作者:猫不语马甲(77)

2019-03-08 猫不语马甲

  军士们骑着马,七嘴八舌的把"天幸"聊得欢实,谁也没留意渭水边安安静静坐着两个戴大斗笠白胡子钓鱼翁,正是话题中的两位大司马。

  人一走,霍去病便把斗笠一掀,横了卫青一眼,道:"大将军也会怕?"

  此话有来历,这几年,卫霍上朝不多,于是羽林们每见一次传奇中的大司马,便是一场轰动。卫青一生低调惯了,不喜招摇,大将军用兵何等高明,最善隐匿形迹,只要他想藏身,纵然当年,也无须易容改装就能隐身于闹市,何况今日一老翁?卫青放心的很。

  奈何智者千虑,必有一疏,卫青忘了,他能收放自如,霍去病却未必如此。一次,两人高高兴兴微服去打猎,遇到一群羽林,这些年轻的建章子认出骠骑就已兴奋莫名,再发现大将军也在,简直完全疯狂了,几十个人喊着"大将军、骠骑将军"往他们马下扑,若非大将军马术高超,也险些被这群毛头小兵扑下马来,最后人还在欢呼雷动中被兵士们举起来扔了两扔,以示狂喜。

  卫青吃了这亏,哭笑不得,自此之后,但凡他带霍去病出门,必定精心改装,惊险非常。霍去病也不喜被围观,可他更不喜欢藏头露尾,骠骑纵横一世,哪有老来戴着斗笠躲几个毛头的道理?是以,藏归藏,霍去病事后总不免发发牢骚。

  卫青听他报复,也不生气,慢悠悠把斗笠解下来,笑咪咪的来了一句:"那是骠骑将军太耀眼。"

  这话若叫年轻时的霍去病听了,大概足以意荡神倾,只两人相伴白头至今,更动心的话也私下说过了。于是霍去病只嘿了一声,装作未闻,继续与他谈方才的话题。

  两人这几年,为那本越写越长的"卫霍书",趁还跑得动去了不少地方,多为古战场,每到一处,两人就饶有兴趣的勘察地形,考据设想史上没有记载的细节,之后模拟作战,通常连战两场,一场是完全恢复推演原貌,另一场则是各逞其能放手一搏。这不,在垓下,霍去病居然就改写了一回历史。

  两人方才是就着这些战例,在聊古今名将,这也是"卫霍书"中新增的内容。这个问题上,卫霍看法大概一致,而切入点不同,同一人,往往卫青先见其长,霍去病先见其短,这也是他们的战法,一者不败,一者常胜。

  诸多名将,霍去病倒多赞美了蒙恬,朔方那几年,他曾和卫青一起去看过蒙恬却胡七百里的遗迹,他曾遥忆当年三十万秦兵挥师而下,如鸷鸟之逐群雀,震慑得匈奴不敢南下饮马的霸气,颇为震动。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霍去病对朔方有特殊的好感,那里有太多卫青的影子,前代到过这里的将领,在他是爱屋及乌。

  聊了一阵,霍去病不免也好奇卫青的偏好,不想这位大将军把他的话套走了,自己却乱卖关子叫他猜。

  霍去病想了半天,有些迟疑,试道:"淮阴侯?"

  无他,卫青和他不一样,对每位前辈都颇多敬意,且点评得极其到位,更显得真挚诚恳,以霍去病知他之深,也不太确定,卫青究竟最欣赏哪个,可昔日这人教他兵法,对韩信颇为推崇。

  卫青看着他笑了一会儿,却很诚实的道:"最喜欢去病。"

  这下霍去病连老脸都红了,差点恼羞成怒,他再自傲,也绝不敢凌驾于历代名将先贤,更兼两人方才讨论的是正经,怎么突然乱开这种玩笑?他正自度是否方才口气太狂妄,卫青却又慢慢道。

  "再去一次漠北,我也只想和去病一起。"

  这一次,霍去病安静了,两人都安静了。

  此乃私心,也是实话。

  有名将如云,可换了谁来,在我心里,都是你最好。

  苏武归来,是卫青暮年特别安慰的一件事。西北一战,大汉筹备多年,举重若轻,匈奴却是元气大伤,不久便生内讧,小冠军侯便趁这个机会,着人接回了已被扣留多年的苏武。

  看着白发满头,持节而归的苏武,卫霍都很感叹,他们想到的不止是苏建,几乎是又见到了一次张骞。

  就在苏武在卫府又哭又笑的那天,边关死了一个郁闷的看粮小官,李广利,死因是中暑。这是件无关痛痒的小事,只他那雅擅音律的哥哥痛哭一场,为他做了一首动听的挽歌。这首歌做得极好,真正传唱千古,后人称其造就不亚于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而当时,天子听了这歌,都一时伤感,想起多年前那位一见倾人国的李夫人,看在故去美人和现在昌邑王的面子上,天子给了这人一点哀荣,将他中暑做战死给了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