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和王家同贾家同样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包括贾母的娘家史家在内,这四家基本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王家和薛家牵涉扬州亏空案,林如海是最清楚内情的,他为了这四家之间的情意,自然心中有所斟酌。
一方面,为亲戚情谊,他不能做绝;另一方面,身为朝廷命官,他忠君之心赤诚一片,以他的心性他也做不出欺君的事情,再加上王子腾私下对他的苦苦相逼,林如海在这夹缝之中想要求全,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了。
除却这层顾虑,林如海还有别的考量。
他身体不好,至扬州一年后便大病,他必自知命不久矣,即便他想要协助承圣帝彻查此事,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他这个身份虽然复杂,可也正是因为他的身份,他才能抗衡薛家王家甚至是贾家的腐蚀,可是,他的继任者能吗?
不论是来自那三家的压迫,还是承圣帝那一方的压力,林如海都没有把握他的继任者可以都能扛住。
林涧看过林如海写给承圣帝的奏疏,直至林如海去世前三个月的最后一封奏疏,君臣之间都没有最终讨论出该由谁来做这个继任者。
承圣帝因一些事情不愿包庇王家,他告诉林如海扬州的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必顾及王家贾家的身份,可是林如海没有这个时间了,他深知,如果没有合适的继任者,即便是他按照账册一个个把亏空追缴回来,他的继任者也没有能力善后,真到了那时,承圣帝在都中难以控制扬州局面,他辛辛苦苦维持住的局面就很有可能崩塌,甚至会遭到来自王子腾的反噬。
不但所有苦心都会白费,而且到了最后,还很有可能激起四王八公这些人的抱团,只怕连承圣帝在朝中也会受到诸多影响。
基于种种考虑,林如海手边的这个账册就在林如海死后神秘失踪了。账册不在任何一方的手中,承圣帝只命扬州官府严加查找,但账册依旧没有下落。
林涧读过所有的卷宗记录,最终得出的这个结论就是这个。
账册被林如海自己藏起来了,除了林如海之外,恐怕只有手上持有账册的人才知道账册的下落。这个账册不可能永远被藏起来,林涧猜想,持有账册的这个人一定得到过林如海的授意,如果扬州的继任者有能力办成这个案子,真账册会被送回来,如果没有,只怕这真账册还会继续不见踪影。
林涧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把那些杀手都杀了,就是明明白白告诉暗处的人,他林涧不惧王子腾,扬州盐课亏空案,他要一查到底!
林黛玉见林涧沉思不语,她抿了抿嘴,接着又道:“侯爷,昨夜侯爷离去后,我将这前前后后的事情细细一想,忽然就想起先父在临去几个月之前托人带给我的一封家信。我想,我可能知道那本账册的下落。”
林涧微微拧眉:“林御史在信中与姑娘提过此事?”
要是林如海真的提过,那就麻烦了。他千方百计让林黛玉脱离险境,他是真不想看见林黛玉因这账册再度陷入危险之中了。
第21章
“这倒没有。”
林黛玉见林涧误会,连忙解释道,“先父从不会与我说起政务上的事情,何况家信一路从扬州送来要经过诸多人的手,先父也不可能将这么敏感的事情写在上面。”
“只是有一回,先父在家信上写,说在扬州这里照顾他的周伯年纪大了,他便让周伯回姑苏老家休养身体去了。我当时看了便觉得很奇怪,先父从不会主动提及他在扬州的生活,总说他很好,叫我不必担心,像这样说起身边之人的事是从未有过的。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也并未多想,没多久就将这事抛开了。也是昨夜听了侯爷的话,才想起这事。”
林黛玉将晨起时翻出的林如海书信让紫鹃拿给林涧看,“这个周伯一直在先父身边服侍,待先父十分忠心,也是在先父去世之前被悄悄送走的。他走的时候并没有旁人知道。我猜想,先父藏起来的真账册应当就被周伯带回姑苏了。”
林黛玉虽不明晰扬州盐课亏空案始末,但她在知道昨夜杀手是王子腾派来的后,很快便猜透了林如海的处境和这其中的关节,从而推断出账册之事的真/相。
她此番来扬州处理林如海的后事,将林如海这些年给她的家信都带来了,她原本是打算在扶柩回姑苏后在林如海墓前烧掉的,没想到这时候却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