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_作者:山村漠漠(353)

  李昭既为儿子尊师重道而感到欣慰,又觉得心里有些酸涩,这臭小子,对林如海倒是关心的紧,也未见他对自己这个亲生父亲如此。

  不过皇帝陛下有点吃醋,到底周航说的倒也在理,林如海身兼多职,最近又忙互补的事,是很辛苦,也是该好好的关怀抚慰一番。虽然心里有点吃醋,但李昭堂堂九五之尊,还不至于跟一个臣子斤斤计较,他特意吩咐魏兴安将自己平日用的手炉给林如海送去。

  皇帝给臣下赐东西并不是稀罕事,但都是随便从库房里捞一件出来,真把自己惯用之物赏赐出去的情况倒不多见。因此,能得一件圣上惯用之物作为赏赐,臣下的面上还是挺有光的,至少证明皇帝把你当成自己人了。

  林如海虽为随性潇洒之人,到底还是受礼教教育而长大的士大夫,对皇权有些天然的敬畏之心,亲眼看到皇帝派心腹太监送来鹿肉、手炉,心中还是很落泪的,也升起些蒸腾澎湃的情感。士大夫一生的追求不就是得逢圣君,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么,很多士大夫寻寻觅觅一辈子也未必能遇见赏识自己的伯乐,他林如海算是幸运的了。

  就在林如海自我感慨自我感动的时候,魏兴安上前一步,笑呵呵的道:“林大人,圣上说您辛苦了,让您好好补补身子,莫要过度劳累。”

  林如海忙拱手道:“辛苦魏公公跑一趟,烦请魏公公转告圣上,圣上体恤之心,臣感激涕零,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不足以报之万一。”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块玉佩,凑近塞在魏兴安手里。

  这也是惯例。历来皇帝赏赐臣子,前来送赏之人都能从被赏赐之人那里得些好处。甚至,如果被赏赐之人不给,他们还要主动讨要呢,而且回去后还会说这个人不懂规矩、说些不大中听的闲话。

  别看这些太监身份低下,也没什么实权,但是他们天天在皇帝跟前儿晃悠,这就是天然的便利及优势,有时候稍微不着痕迹的给某人上上眼药,也够那些孤高不逊自诩谦谦君子不同浊流的大臣们喝上一壶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官僚们宁愿损些钱财也是不会轻易得罪这些内监的。

  身为皇帝身边最为得宠的内侍总管,巴结者简直数都数不过来。这样的钱财魏兴安平日收的多了,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一般是来者不拒统统笑纳。毕竟也可以说是朝臣和内监们之间虽然不能说是约定俗成,但也是心照不宣的陋规。

  既然是陋规,说明它是上不了台面的,但它又是规矩,人人都是这样干的,因此也不算多么见不得的事。便是皇帝知道了,也不至于为这一点小事而处罚大臣或是内监。

  但林如海的这块玉佩魏兴安却有点不敢收,原因无他,林如海可是当今圣上的宠臣,如今是如日中天,在皇帝那里得面子比自己还要大呢,何况他还是太子殿下的未来老丈人,太子殿下对其也是敬重有加,不是自己一个内监可相比的。说句不好听的话,他魏兴安还要巴着这位林大人呢,哪里敢收他的好处?

  魏兴安忙拱手推辞,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

  魏兴安的坚决态度,使林如海明白自己若不拿出十分的诚意,今儿些东西是送不出去的,因此,他笑笑道:“些小之物,不值几个钱儿,魏公公若不肯收,可是看不起我了。”

  魏兴安这才连声道:“不敢不敢”遂忙收了揣在袖子里,拜谢不已。

  林如海将手炉捧在怀里,掀开食盒,鹿肉的香味便扑面而来。虽然是从内宫之中送出来,路途并不近,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少,却还在汩汩的冒着热气。食盒自然是很讲究很精致的,而且比一般的食盒大上一倍,取出乘鹿肉的瓷瓮,下方是镂空的雕刻,汩汩的水汽正是从雕刻下面升腾冒出的。

  原来这食盒是两层,下面一层放的是慢慢一盆的滚水,上面才是盛鹿肉的瓷瓮。隔开两层的隔板虽是木制的,却是镂空雕刻的莲花样。下层的滚水散发的水汽刚好可以通过镂刻的缝隙蒸腾,起到给上层驴肉保温的效果,难怪走了那么远的路还是热气腾腾的。

  鹿肉虽然美味,吃多了也不好,何况林如海素爱素食不喜大鱼大肉。皇帝赐下的鹿肉块头还挺大,林如海只切下其中的一小块,余下的命人拿出去分给同僚及下属们吃。

  黛玉近日很是忙碌,腊月十二是太上皇之万寿节,因是六十五岁的整寿,宫里大肆操办,自进了十一月便各处张灯结彩。腊月十二日的当天,更是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届时不止朝臣们都要参加,连所有有诰命的命妇及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女也都要入宫赴宴,黛玉自然也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