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_作者:山村漠漠(407)

  这俨然是一个当代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啊!

  细问起来发现其学识十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专门研究过从古至今各个朝代修建的水利设施。原因他解释说,是因为他在深山里开辟出了一块地,因为那块地距离水源比较远,灌溉不方便,他就寻思着弄个水渠、水车什么的灌溉。于是就研究了历朝修建的河渠以及引河流灌溉农田的各种水利设施,最后还真让他弄成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听着这次山东大旱,他心中不忍,才特意出山解救山东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样一个人,简直是天造地设一般,可周航总觉得一切过于巧合。

  不管怎么样,有人能修渠,自然是好的。当即,李昭便叫来工部尚书,让他带回去制定具体措施去了。

  人走之后周航还在发呆,李昭看了他一眼,觉得儿子这样有点可爱,也有点好笑。伸手摸了摸下巴,强忍着嘴角的笑意,他推了推周航的肩膀,道:“想什么呢?”

  周航抬起头,茫然的看了看李昭,道:“没想什么?”

  李昭:“没想什么,你发什么呆?”

  “……”周航,父皇,您堂堂的一国之君很闲吗,要不要这么八卦!

  不过,他也只是默默地在心里吐槽一下罢了,并没有将这句话喊出来。其实他也没想什么,不过是突然想起了林妹妹,林妹妹刚刚派小人过来说做了个新鞋给他,他正想什么时候能出宫去取来呢。

  周航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是皇帝的八卦之心已起,非追着他问。他只得故作深沉的回了一句:“想男人间的小秘密,父皇您不适合知道。”

  李昭笑弯了腰,指着周航道:“好啊好啊,朕的航儿也有男人间的小秘密了。”

  周航不想理皇帝陛下,他起身拱手道:“林先生还等着儿臣上课呢,儿臣告退。”

  晚上,周航找了个机会溜出皇宫,来到林府。看见林黛玉,他就迫不及待的问:“玉儿,你给我做的新鞋呢?快拿来给我看看。”

  黛玉掩着嘴笑了,转身从柜子里拿了一个云锦包着的小包裹出来,道:“你瞧瞧可喜欢不喜欢?”

  周航上前一步,抢在手里,也不打开看,只说:“你做的我岂会不喜欢?”

  黛玉羞赧,跺着脚道:“再说这样的混账话,以后我就不给你做了。”

  周航忙举双手道:“你别生气,我以后不说就是了。”

  二人又说了一会子话,说到寒烟被鲁国公之母太夫人接走等等。不免又谈起山东灾情之事,黛玉的一句话让周航醍醐灌顶。

  “等等!”他道。

  黛玉疑惑的歪了歪头,“怎么了?”

  “你刚刚说什么?”他问,抿着唇道,“你再说一遍。”

  第128章

  听到周航让她再说一遍, 黛玉不由得愣了一愣, 脑袋一时空白, 想了想,她抿了抿唇。

  “我说,若是粮食产量能高些便好了, 百姓也不会再受饥馁之苦。”

  周航一拍手道:“正是这句!”

  黛玉皱起眉头,心想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想要实现却是难上加难。田地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凭空再冒出新的来。即便有可供开垦的荒地,也没那么多的人去开,何来提高产量只之说?就算有多余的田地,遇上灾年, 照样是颗粒不收, 又有什么办法?

  不过,她见周航此刻十分兴奋,也不好意思打击他。

  “这句怎么了?”她换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语气问。

  “好玉儿,你可真是我的福星!”表现的颇为兴奋。

  他兴奋时候下意识的动作便是上前一步,想抱一抱黛玉,被黛玉红着脸躲开了。他愣了愣, 丝毫不见气馁, 呵呵笑道:“据我所知,山东多种小麦, 秋播夏收,一季要大半年的时间, 亩产尚不足百斤。一个八口之家的农户,至少要种二十亩地才能勉强糊口。这还是在年成好的情况下,若是碰到年成不好的时候,便连温饱也不能够了。”

  林府藏书多,其中不乏农业之类,黛玉也有过涉猎,这些自然是知道的。听到这里,黛玉点了点头,看着周航,示意他继续说。

  “小麦丰收之后,百姓们多是种些蔬菜、大豆、高粱、薏苡之类,这些作物的产量便更低了。我在想,若是引进一种产量非常高的粮食作物,不就能解决饥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