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那大户人家赔了钱,所赔钱财的金额远远超过其踩坏豆子的金额。农户借了钱自然高兴,但看着被踩坏的庄稼也是心疼,可彼时时令已过,再种植大豆也晚了。若是不种,任由田地荒芜,又未免可惜。想了想去,便种了些红薯,想着能收获些更好,不能收获也便罢了。谁知道到收获的时候傻了眼,红薯的产量远超从前,竟然达到亩产两千多斤。
远近闻名的百姓看了都觉得稀奇,都说下一年也要种些瞧瞧。
不知不觉,这件事越传越广,后来就传到了当地县官耳朵里。又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连州府官员也知道了,便有官员上报司农卿,让他上疏朝廷,推广红薯种植。
周航一听,这是好事,及时雨啊!
当即带着司农卿前去面圣,说明缘由。李昭一听,也是大喜,问是哪个农户最先发现适合红薯种植的时令的,这可是大功一件,他要好好奖赏。既然已经确定红薯是一个高产的作物,而且时令也跟稻米、小麦并不冲突。李昭当即决定在山东大力推广,由周航亲自掌舵制定推广措施,林如海和司农卿辅助。
至于那个农户,李昭也快马加鞭派人请他过来。
此举正和周航之意。他正担心若只是空口白话山东百姓未必相信,还须那个农户现身说法或许还有用。
晚上,周航又瞅空儿溜到林府,将皇帝已决定先在山东大力推广红薯种植之事告诉黛玉。黛玉想了想说:“山东的百姓世世代代都是秋种小麦,夏植五谷,如今朝廷突然让他们种一种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作物,他们未必愿意。”
周航也正为此事发愁,闻言他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黛玉歪了歪头,又道:“据我所知,老百姓之所以不愿种红薯,主要是因为产量低,其次,还是红薯的吃法过于单调,除了生吃就是水煮,口感终究差些。你看这样如何,除了让百姓知道红薯不像他们原来认为的那样产量低,还要让他们知道,红薯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吃法。”
周航深以为然,他暗道,林妹妹果然是林妹妹,虽然处于深闺之中,但是见识不凡,而且头脑灵活、思维迅速。若是生为男儿,应该能在古代社会里创出一番事业来的。
“还有……”黛玉又说了一句,“老百姓多有从众的想法,推广红薯之事,若是有一个大户人家主动站出来支持,多多的种植红薯,百姓看见自会效仿,倒可剩下不少的力气。”
“你是说……”周航道。
“还记得寒烟吗?”黛玉挑眉问道。
周航点点头,眸子中闪过了然的情绪,他看向黛玉,黛玉也正看他。二人相视一笑,知道是都想到一块去了。二人都想到了鲁国公太夫人,鲁国公祖籍山东,在当地可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拥有众多的田庄和土地。太夫人又是个乐善好施之人,有救山东百姓于水火的好方法,她应该刽拒接。
况且黛玉于寒烟有恩,看着这个份上,黛玉若是开口求助,她也会帮上一帮。
此事若成,也是一件大大的善事,于太夫人也是极好的。
“玉儿,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
黛玉说完,便随意的在一块草地上做了,有一下没一下的揪着地上的草。周航想要上前与她并排坐下,谁知刚走过去。忽听得空间外鱼丸“喵呜喵呜喵呜”连叫三声,这是有人来了。
黛玉也回了神,放出神识感应一下,知是父亲过来,给周航使个眼色,示意他一块出来。
第129章
林如海进得女儿的房间, 见周航也在, 眉头便皱了起来。
别说林如海是一个自小受儒家教育长大的古代人, 便是一个没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现代人,看见自己女儿跟一个男人共处一室,身为父亲, 也会不高兴的。对于这一点,周航虽然在情感上不大好接受,在情理上还是理解的。所以, 没等林如海质问,周航便拱手叫了一声“林先生”,主动解释自己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乃是有要事要与林黛玉相商。
然后便十分规矩的站好,以示自己是个守礼的谦谦君子, 并无非分之想。
一句有要事相商自然不能让林如海接受, 但无论怎么说,周航也是太子的身份,是储君,未来的皇帝。他若是死不认错,林如海或许还可拿拿老师的架子责问几句,可他如今认错态度良好, 倒让林如海不好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