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阁老他,他死了。”雪雁道。
“什么?死了!”众人都瞪大了眼睛,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黛玉道:“据我所知,这位王阁老那是三超的老臣,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了,身子一向不好,自今上登基以来,便常年告病。年老之人,突发重疾骤然薨逝,亦不足为奇。”
雪雁道:“死了一个七老八十的人自然算不得奇事,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
众人都问什么事,雪雁又接着道:“这王阁老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不到二十岁就死了,虽已娶了亲,却之生了一个女儿,并未留下一个男丁。次子倒是身强体壮,却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唯一的一个孙子如今已二十八|九岁,与其父像了个十成十,也是交横跋扈、倚权仗势、无法无天,前段时间醉酒打架将一个人给打死了。死者的家属告到都察院,察院大人见证据确凿,便命人将王阁老的孙子拿下。据说这位阁老大人走了不少门路,才将孙子弄了出来,结果其孙刚出狱不久又搞出强抢民女之事。坊间传闻,说阁老大人就是被这个不长进的孙子气死的。”
丫鬟们听了都道,气死也活该,谁让王阁老徇私枉法,这是报应!
独黛玉蹙眉不语。她是知道林如海调查通敌之事的,所有之情之人都查过来一遍,唯有这个王阁老嫌疑最大。如今王阁老的事在街头巷尾都已经传开,黛玉想父亲该是早已知道。前两日黛玉还听林如海说王阁老进宫了,看着气色比先前好了不少,按理不应该突然就病死,难道是畏罪自杀?
晚间,林如海回府,黛玉便问:“爹爹,粮草的消息确实是王阁老泄露出去的吗?”
朝政之事,鲜少有官员会跟府内的女眷讨论,连夫妻之间尚且缄口不言,何况父女?但林黛玉之聪慧,林如海看在眼里,知其不同于一般女子,所以只要她问,他一般不会隐瞒。
想了想,林如海道:“虽没有十分的把握,七八分还是有的。”
“那,他是畏罪自杀吗?”
林如海摇摇头,道:“这个尚且不清楚。”
“他不是一直称病不出么,是怎么将消息传递出去的?又是传递给谁?”
林如海告诉林黛玉,他也在查这个问题。但是所有证据都已经被认为抹灭了,有人在阻止他将此事彻查到底,这个人的势力很深,而且跟皇宫,尤其是太上皇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黛玉惊讶了,她问:“爹爹,太上皇可知情?”
林如海摇摇头。他却是也不知道,仅仅牵扯到太上皇便已经很难办了,若是太上皇知情,他简直不敢想象将如何收场。
周航知道皇宫里的主子大多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他也想到在吃穿用度上浪费很大,却没想到竟然能靡费道这种程度。
宫内的主子身份等级不同,各有份例用度。皇帝每日的用度自然是最高的,仅膳食方面,每日供应猪肉二百斤、牛肉二百斤、羊两只、鸡十只、鸭十只,各类瓜果蔬菜各二十斤,精米一百斤,各种谷物豆类等各二十斤,茶水、酒水、汤点、粥品等更是不计其数。皇帝一个人,便是再能吃又能用多少,这些东西,一百个人也够吃了,剩下的还不是都浪费?
这还只是皇帝的,宫内妃嫔、小主无数,个个每天都是肉几十斤才上白斤的供应,一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看了周航的统计数据,李昭道:“我知道御膳房一向浪费,却也没想到竟至如此地步。我登基以来,倾力治理朝政,一时没有顾及到后宫,委实是疏漏了。”
于是,自即日起,后宫用度供应减半。为表筹措粮草之心,李昭带头将自己所有供应之物捐出去作为军粮,自己每顿仅食一碗米饭、两样素菜,命御膳房照此烹饪、不可浪费。
皇帝做出如此表率,后宫妃嫔们自然也争相效仿,纷纷将自己每日用度捐献出来。妃嫔们想皇帝才每顿两样素菜,她们自然得比皇帝第一等,那就一个素菜好了。甚至个别想突出表现以引起皇帝注意的,干脆连素菜也不吃了,每顿仅食一碗白米饭。
但李昭圣旨一下,引起几个太妃、太嫔的不满来。
她们倒没直接来找李昭,只是在太后面前聒噪,通过太后之口将意思表达了出来。李昭去给太上皇请安之时,太上皇的态度有些冷淡。
回去后,李昭又下了一道圣旨,大意是本朝以孝治天下,自己如何俭省都是应该,但太上皇那里不可俭省。因此份例减半只针对皇帝、皇子、及其妃嫔,太上皇那里仍是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