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_作者:山村漠漠(624)

  周航又闹一会子才走。回到东宫,躺在床上,看到暗中的几个黑影,他叹口气,暗道,明天真得跟皇帝老子说取消暗卫的事了,天天被几个人盯着,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恶意,也不会将自己的隐私泄露,但是实在太不方便了。

  于是第二天他就进宫,以坚定的态度表明自己不需要暗卫保护,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的口干舌燥终于让他皇帝老子同意撤了暗卫。

  站在长长的丹墀之上,周航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终于觉得全身轻松了。

  国师云游不知所应的消息在京城引起一片震荡。不过,两天后,热议也便渐渐消退,闺阁圈里已经谈起另一件事。

  “你们听说了么,林阁老家的姑娘病了两个多月,听说这几天起来了……”

  “林阁老家的姑娘,那不就是?”

  “对,就是圣上钦定的未来太子正妃!”

  说着众人又是唏嘘,又是感叹,又是嫉恨。

  “听说那姑娘生得国色天香呢。”不知谁说了一句。

  一人道:“确实是生的极好,我家与荣国府贾家有些往来,曾在他们老太太大寿的筵席中远远的看过一眼,啧啧,从没有见过那么水灵儿的姑娘呢。那时她才不过十一二岁,如今两三年过去,只怕出落的更好了!”

  这时不知是谁接了一句:“国色天香又如何,不过是个病秧子……”

  接着众人往往要压低了声音说一句:“可惜了年轻有为的太子殿下了,那般的英明神武,听说生的俊秀不凡,又才打了打胜仗立了大功,听说盛宠正浓呢。却要娶一个命不久矣的病秧子……”然后叹几句可惜可惜。

  这时候多半会有人说:“她那个身子,能不能活到做太子妃的时候还未必呢……”

  对于这些言论,黛玉当然都不知道,便是知道也不会在意。嘴长在别人身上,她再厉害也不能管别人说什么,难道将背后嚼舌根子的人都堵了嘴不成?自古以来便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说,他们便是嘴上不说,心里能将你糟蹋的更厉害。

  对付这样的人,最好的便是不理她,若是实在烦,便教训一番,让她知道厉害便是。

  贾府听说黛玉的病好了,两天的时间派出了三拨人来请她去逛逛。

  黛玉已听慧儿、雪雁说过,在她“养病谢客”的这两个月内,贾府也常常三不五时的派人来瞧病,其中大太太派人来过几次,被告知大夫说黛玉身子弱,两个月内不能出屋子不能见人之后,便不再提要见黛玉的话,每次只是派人送些补品,表达一下关心之情;老太太和二太太虽也被告知同样的话,每次来人总还提出要见黛玉的话,都被林府的下人巧妙的驳了回去。

  黛玉倒也想瞧瞧大舅母大舅舅和巧姐儿去,但若是只去长房,自然外人看着不像,毕竟外祖母是住在二房那里,少不得也要过去。

  因恰巧到了腊八节,府里事务多十分忙乱,黛玉打算过去这几天再提去贾府拜访之事。走亲访友也不是心血来潮说去就去的,须要挑个黄道吉日,不然对方要怪的。尤其是赶巧对方家里又出了什么不好的事,难免就要疑到这件事上。

  这日黛玉拿出许多空间里的谷物命厨房熬制腊八粥,熬了浓浓的好几锅,照例给周航、李昭、李旭、贾赦等人都送了,还留了许多自己吃。然后还有不少剩余,她便命人分成两份,一份给迎春送去,一份给郑莉华送去。

  据慧儿所说,这两个月来郑莉华也时时派人来问她的病情。她在京城也算是结交了几个闺秀,但真正关心她将她当作闺蜜的,不过郑莉华一人而已。

  郑莉华在受到腊八粥的第二天,也即是腊月初九便亲自登门道谢了。

  她裹着厚厚的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怀里抱着雪白的一只小猫,见了黛玉便掩不住脸上的激动之情,跨步走过去行了礼便拉住黛玉的手,嘘寒问暖,问她得的什么病,可都好了么,现今还吃药么,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等等之类的话。

  自来到京城之后,她母亲越发注意她的教养,不惜花重金请了宫里放出来的宫女教其礼仪。因此这两年郑莉华长进很大,虽然性子仍是豪爽单纯,但行事更为妥当,礼数也更为周全。

  老朋友许久不见,却也不觉得有丝毫生疏。

  黛玉笑着转了一圈,道:“都好了,你瞧!”

  郑莉华说:“你可吓死我了,还以为你得了多么严重的病,连人也不能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