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光虽然生来体弱,却天生有修炼的体质,所以自打他三岁懂事的时候起,黛玉便挑了一套适合的功法给他修炼;齐睿先天足,出生后就没怎么生过病,根骨却不适合修炼,即便逆天强求,也断逃不过四九雷劫下灰飞烟灭的结局,是以,黛玉从未生过让他修炼的念头。
孩子各有各的缘法,或许这就是命。
兴国五年,齐光七岁,齐睿三岁,林如海教齐光帝王之道,齐光听得直摇头,像什么《六韬》、《三略》、《资治通鉴》之类的书也不肯读。齐睿却抱着一本《贞观政要》黯然神伤。
林如海并没有当回事,觉得一个三岁的孩子,大字还识不了几个,能懂得什么,也没有告诉黛玉。
没想到第二天黛玉拿着《贞观政要》找到林如海,问:“爹爹,这本书可是您给睿儿的?”
林如海:“是他自己拿着玩的。”
黛玉愣了愣,道:“他可不是拿着玩。爹爹,我去两个孩子的寝宫给他们送空间里的新鲜水果,你猜我看到什么了?”
林如海也被勾起了兴趣,问:“看到什么?”
“您绝对想不到。”黛玉说,“睿儿正拿着这本《贞观政要》给光儿看,说让他好好研读,好学习为君之道,别辜负了父皇母后的期望。”
林如海:“睿儿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还能有假!”黛玉道,“说话间还引用聊几句《六韬》、《三略》里的几句话,谈起为君之道说的颇有心得。”
林如海蹙着眉头:“难道有人在睿儿面前混嚼舌根子。”
黛玉道:“便是宫女、内侍,也是不懂这些话的,爹爹也别急,女儿在仔细观察观察,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黛玉又将这些话告诉周航,后者道:“这孩子八成有什么秘密瞒着我们,别急,只要我们真心待孩子好,坦诚心迹,我想孩子早晚愿意对我们说。”
几天后,齐睿找到黛玉,张口便问:“母后,为什么哥哥可以修行,我不行?”
黛玉将他抱到怀里,在脸蛋、额头上好一通亲,笑着说明缘故,丝毫没有瞒他。齐睿垂着头,消沉了一会子,抬头道:“母后,您和父皇还会再生弟弟么?”
黛玉道:“父皇不舍得母后受生育之苦,说不会再要孩子。”
齐睿道:“可是哥哥不想当皇帝,我也不想。”
黛玉问他为什么不想当皇帝,他不肯说。知道两年后黛玉才知道他果然与一般的孩子不同,是带着记忆出生的,前世他便是皇帝,还是一位名垂青史的皇帝。
“我为皇位不择手段,杀兄弟,逼父亲,却自责孤寂了一辈子。我暗暗发誓,下辈子绝不生在皇家,可是——”他摊摊手,露出一抹极讽刺的笑。
“可你是个好皇帝。”黛玉肯定的道,“不管你前世是谁,今生你都是母后的乖儿子。”
“幸好还有母后……”齐睿的小手握紧了黛玉的大手。
当天晚上,黛玉将齐睿的来历告知周航。周航直接从床上跳了下来:“睿儿竟是他!”他突然大笑,“这下好了,我正愁这皇位甩不出去呢!”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和黛玉携手浪迹天涯的美好画面。
“他说这辈子不想当皇帝。”黛玉道。
几日后,齐睿突然找黛玉说愿意承担身为皇子的责任,将来继承地位,为百姓建一个辉煌盛世。黛玉很奇怪,拉着他的小肉手道:“怎么突然想通了?”
齐睿道:“父皇找我谈了一夜,他说的也有些道理。”
三日后,周航便下了立太子的诏书。
回到寝宫,抱着黛玉,他简直要喜极而泣:“好希望时间过得快点啊,睿儿可以快些长大。”
兴国十五年,好容易等到齐睿十四岁,周航便不顾群臣的反对,毅然退位,扶太子登基。第二日,将收拾好的行囊装进空间,拍拍齐睿的肩膀道:“你好好干,我和你母后去江南转一趟,明年回来给你庆十五岁的生日。”
齐睿拉着黛玉的手,半天才说:“我舍不得您。外公前年带着哥哥去塞北游历,如今您和父皇也要走,家里就剩我一个。”
见他落寞,黛玉十分不忍,含着泪说:“睿儿,我也身不得你。”
周航心中虽也有不舍,却也知道在这样下去可就走不了了。因此,他走过去,嘱咐了几句话,抱了一下被委以重任的二儿子,便拉着黛玉缩地成寸消失在皇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