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却有着几分怀疑,但她不相信皇上会拿自己的子嗣开玩笑。可尚宫局司珍和当朝皇上在无人处喝酒,还阴差阳错之间颠倒鸾凤无人发现,听着就甚是荒诞。
何况皇上还一副亏欠德妃的模样!
郑太后难免怀疑是否有人在其中图谋不轨,可她也不能无中生有,去诬陷平日里守规矩心地善良的德妃。可谁料她身边的宫女竟发现,德妃一直在打探赈灾一事中失踪的高显扬。
当时郑太后就心中一个咕咚,
她即刻令人去打造了高显扬曾经的玉佩,还是悄悄瞒着尚宫局生怕有人告密。但玉佩一成她犹豫再三不曾动手,直到今日皇上离了德庆宫才去试探。也正是因为皇上的宠,她更加想要弄明白一切。
金铃也是孕妇,纵然禁足却不曾禁人探望。
宝贤也是嫔妃,如今还未有孕,皇上也未去宠幸。
郑太后不想与自己的儿子生了隔阂,就算是皇上要宠爱一个心有外男的妃子她也只是心中不快。可如果德妃与皇上之间真的如她猜测,那她定然饶不了德妃。
太后最怕的是,德妃知道自己有孕又寻不到高显扬,算计了皇上。
“嘶——”
一声轻呼,郑太后忍不住按了按自己的额头,一旁的碧玉连忙上前用手指轻揉着她头部的穴位。可郑太后仍旧有些难受,她闭着眼说不出话,只觉得自己老了。
曾经被郭太后那样羞辱折磨,她的身体早已暗伤无数。
太医说她要凝神静气细心调养,可宫中接二连三的事,她哪里能静下心来。郑太后这几日为着德妃一事,可谓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可她到底不是擅长谋略的女子,一番思索下来,越发让自己难受。
头痛之下,她脑海中只有四个字,滴血认亲。
她愿意给三好一个机会,孩子一定得是皇上的。
“碧玉,待会你会给皇儿身边的太监说一声,让皇上下朝之后来清思宫找哀家。”郑太后慢慢起身,顺势握住了碧玉的手,将无力的身子靠在她身上,“就说哀家有要事,现在你先扶哀家去歇息一下。”
“是。”碧玉温顺应了一声。
太后忍着痛去躺着,她已经不爱看那些无用的太医了,左右吃了药也一直没效用,她又何苦为难自己。
只是,也得找个日子去看看金铃。
恍然间,她又想到万夫人欲施厌胜之术害金铃和孙儿,可三好那时竟然去给贤妃求情。不经意间,太后又想起当时内心的失望,对德妃更添几分不喜。
太极殿,
李怡正坐在龙椅之上拿着奏章,只见他眉心拧成一个川字,目光中似有不悦。
这奏章格式内容他甚是清楚,只因已出现了无数次。全是朝中官员为下狱之人求情的,这些人口口声声轻罪重罚,道是皇上不听忠义之谏枉信小人。甚至有人以太宗皇帝与魏征为例,明面上恭恭敬敬实则说他一意孤行。
对此,李怡尽数不理,直接扔过一边。
丞相马植与马元贽关系密切,且是同姓。李怡之前还以为这位丞相一直是中立的,此刻看来还是有偏向的,加上他和马元贽那些忠心耿耿的手下,的确给他带来了麻烦。可是不怕一个人没有立场,就怕一个人站错了立场。
赈灾队伍遇袭一事,至少给了李怡一个教训。
先下手为强。
他既然定了心思调虎离山,就不会害怕老虎回来与他秋后算账,那些所谓震慑他的后手更是明晃晃的把柄。李怡知道那些人还以为他是小打小闹,可他收集的证据已经越来越多了。
他想到了什么,眼睛里慢慢露出一丝得意,连手上令人烦闷的奏章看着也顺眼许多。
过了会儿李怡停下笔,喝了一口身边人递上的茶。
待到政事全部处理完,已经到了戌时,李怡之前却不过吃了一些点心。
“去德妃那里。”他这样吩咐着。
李怡还想和三好说一些话,她是后宫之中唯一能让畅所欲言的人。不同于金铃的学识不足,也不同于贤妃的身份特殊,三好是一朵最好的解语花。
“皇上,之前太后娘娘身边的碧玉来说,太后让您到清思宫去,他有要事相商。”
说话的是小安子,一个刚在李怡身边伺候不久的小太监。
李怡听到这句话,有些不解道,“可说了什么事?”
母后最近身子应该是还可以的,也不曾听说她有什么不适。只是最近忙于政事,他晚间又去了三好那里,的确许久不曾见过母妃。
小安子摇着头,“碧玉姑娘并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