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之良缘_作者:梦里梧桐(72)

2019-02-25 梦里梧桐

  贾琮默察其意,如醍醐灌顶般说道:“臣斗胆进言,臣家世受国恩,传到臣父,已经三代,荣国公的一等公爵按例递减为一等将军,臣父多年来勤于王事,然未有尺寸之功,未能立业兴家,常引为平生憾事……”他话未说完,在座诸人已经明了其意,在于为父请封,沈大学士眼前一亮,想:“此子果然聪明!”连忙对皇上说道:“皇上不若封赏贾琮之父贾赦,一来酬贾琮今日之功,他光宗耀祖,比自己得爵来得更为光彩;二来封赏世勋旧臣,显示皇上顾念老臣,不忘旧功,宜于抚慰一干旧臣。”

  皇上大喜,立刻依言办理,到底是给贾琮升了一级,可笑贾赦日日坐在家中高乐,白白得了个大便宜。

  贾琮在帐子里跟黛玉耳鬓厮磨地把前因后果讲了一番,又叹道:“如今朝中波诡云谲,令人忧心呀。”黛玉闭目默思了片刻,方睁眼说道:“原本是难处,如今反而好处了——你已经板上钉钉是皇上的人,便一心跟着皇上做事,谁也不必结交,故此说反而好处了。”

  贾琮笑道:“夫人是女诸葛,总是一语道破天机。”这样说着,未免上下其手,于是两人便不再说话,因为此时有了比说话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了。

  贾琮此后数日不当值,在家中休沐。谁知第三日上,宫里便又送来了赏赐,这次却是御笔亲书的唐贾至《早朝》七言律诗,其词云:“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这是难得的恩宠,贾琮连忙摆香案接了来,又换上袍服,亲自进宫谢恩。然后回来,捧着御笔帛书去给贾母看,贾母欢喜,贾琮便一句一句讲解给贾母听。

  那贾赦一叠声地喊人去用黄缎装裱起来,挂在自己的正堂显扬,这里众人一边鉴赏,一边极口夸赞。那贾政便说:“此七律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圣上以此赐琮儿,在于勉励你要处富贵而不失其正,琮儿不可不知。”贾琮连忙端然改容受教。贾兰此时在座,却说:“圣上书法轩冕堂皇,无一字不佳,雄高整丽,安顿妥适,风格自卓然诸家之上。”他说得一本正经,众人自然齐声附和,贾琮心中暗笑——若论御笔的书法,只算得上中平,却是偏好给臣属题字,众□□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后贾琮在翰林院供职便越发勤勉,众人本因他少年得志,前途未可限量,便不敢轻视。此次他又独占鳌头,得圣上的青眼,亲自卓提,屡有表彰,众人更是趋炎附势,贾琮却是越发谦逊,于读书习字更下功夫,倒也令人佩服。

  他如今是太子少傅,文华殿侍讲,不过是正六品职衔,只是稍有头脑之人便明了,皇上这是把他留给太子使用的意思。太子如今方是个十二岁的少年,性情未定,然而也知道贾琮忠良,在贾琮进讲《资治通鉴》时,言语间对他颇为敬重,贾琮更加勤谨,每讲一章,必细究细查,务求无一字无来历,时间久了,那些太子太傅、文华殿的大学士们也便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了。并且,文华殿中都是鬓发斑白的老者,只有贾琮年轻,与太子便有别人不及的亲近,这是后话不提。

  却说年前年后荣国府里大房出尽了风头,二房未免有些垂头丧气,尤其是贾政一想起正月十五那日宝玉的丑行,便怒从心头起,只是连日事多,未及与他计较,那怒火憋在心里却是越烧越旺。

  二月初二是黛玉生日,因为入年以来家中喜事连连,贾母很是欢喜,便提前自己拿出二百两银子来交给宝钗,让她操办黛玉的生日。宝钗在贾母那里强颜欢笑接过银子,心中却是酸苦——就在前日,宝玉便被贾政给打得不能动了。

  且说之前正月末的一天,黛玉正在梨香院里描花样,却见莺儿急忙忙地跑来,问道:“三奶奶,我们奶奶让我来讨些虎骨酒回去,老爷把我们二爷打得不能动了,太医说可能伤了筋骨,要用虎骨酒来医呢。”

  黛玉吃了一惊,她知道舅舅一向严厉,只是近几年也很少像小的时候那样动辄拿刀动棍地教训宝玉,便问:“是为什么事打他?”莺儿却含糊答道:“正是这个让人不解,也没有什么事,只是老爷这两日心绪不好,那日把宝二爷叫道书房,问了几句书,兴许宝二爷答得不对老爷的心思,便立时拖倒了,叫人用板子打,嫌打得不重,又自己亲自动手,这次里面一丝风都没走漏,茗烟这死东西也不知道跑哪儿玩儿去了,等打得皮开肉绽给抬进来,太太和宝二奶奶才知道,也不敢让老太太知道,只说二爷风寒着了,躺几天就好,故此也不能大张旗鼓地找太医来看,只悄悄请了王太医来开了几服药,可有些个药材家里没有,外面铺子里买的,怕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