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BG同人)且相逢_作者:端木零(3)

2019-02-11 端木零

  所谓“云来肉”,因是云来楼所创,故此得名。脱胎于煮猪肉,做法并不复杂,有诗词云,“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正是写其做法。

  只是当此时,写这一首《猪肉颂》的人,也正是这“云来肉”真正的发明者,尚有九年才会出生。

  而“云来肉”,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后人流传的名字——“东坡肉”。

  为何几十年之后的美食,会出现在这个时候?岂止是几十年之后的美食,罗清秋和冯思雨,连千年之后的美食诸如可乐薯片之类也都未曾少吃。只是可惜时代相差太远,原料无从获取,做法也更为复杂,难以复原,只得先从本朝本代的美食下手。

  是了,提到“可乐”“薯片”这样的字眼,罗清秋和冯思雨的身份已经毋庸置疑——她们来自未来,是跨越了时空的旅者。

  或者说“旅者”并不适合,因为虽然罗清秋是期盼有一日能穿越到这东京梦华的,可冯思雨从未想过。即使她们都曾期盼,来到这里也并非是她们主动要求,而是意外使然。

  半年前,或者说千年后的某一天,商场中电梯突然失控下坠。电梯中只有她们二人,两人皆因害怕而阖目,再睁眼时,已是全然另外一番景象。从意识到自己穿越,从迷茫无助到冷静,再到典当手边东西以求生存,最后找到能养活自己的差事安定下来,其间种种艰难,非常人能想象。现代普通话同古汉语相差甚大,她们全然无法沟通,仅凭着罗清秋认识繁体字却还不会写勉强交流;她二人皆有度数不浅的近视,在这里却又不得不摘下眼镜以免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引人侧目,模糊着摸索这里;举目无亲,偌大世界只有她们彼此二人可以相互信任依赖,无人可以求助……

  罗清秋还好,自从知晓这里是北宋,且恰是仁宗年间,她心中是有信念支撑的。这也是她曾期盼来到北宋的原因。她想见这里的一个人,一个不知道是否真正存在的人。她想看一看那被道只是传说的英雄是否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如果存在,她要看一看他是否如她所知,眉目如画,笑比春风,三尺青锋在手,撼一方青天。也正因她曾有此执念,或许只是单纯地想了解有关他的一切,亦或者真的是为了有一日说不定得偿所愿做准备,她对这个时代是有所了解的。虽然只是了解的皮毛,同随便一个学历史的大学生都无法相提并论,但相较普通的高中生甚至其他专业的成人来说,已经是旁人望之不及了。且她本身也对这些传统文化历史之类的感兴趣,有所积淀,虽比不得宋代曾刻意了解,至少在这个年龄繁体字能认个八九不离十也算是比同龄人强一些。所以她乍换了环境在此生活,相较其他穿越者,至少是冯思雨,多少要容易一些。

  冯思雨则不同,她纯粹是莫名地被带到这里,莫名地要离开父母的庇护,背井离乡甚至离世开始讨生活。虽有罗清秋帮衬,但她尚且自顾不暇,冯思雨又能好多少?她同罗清秋性子不大相同。罗清秋是个喜怒形于色,尤其是在朋友面前毫不内敛的人,悲伤便落泪欢喜便咯咯笑出声来,这性子虽说闹,但哭出来笑出来心里便敞亮了。她却相对内向,即便是在罗清秋——从前是她最好的朋友现在是她唯一的依靠——面前,也不会凄然落泪或是哈哈大笑,至多是蹙眉或者微笑,时间久了心中反而不畅。在穿越这样巨大的变故面前,她未能发泄,心中其实更为茫然慌乱。况且她没有像罗清秋那样的精神支柱,更加不知该何去何从,心中的苦痛更加深厚。

  索性她们还算幸运,没有困难许久,就遇到刚刚开业的酒楼招人。因为刚刚开业正缺人手,而她们作为现代人有一门在这个时代很值钱,在现代却人人都会的手艺——炒菜。

  当真是幸运,在北宋,炒菜这做法被认可,会的人却寥寥无几。东京城会炒菜的厨子都身价不菲,事实上在宋朝,仅凭她们是姑娘家,这“厨娘”的身价就要高出一般厨子许多,而罗清秋和冯思雨都急于安身立命,并不要求高薪,故而即便她们眼睛不好、语言不通,还是被留了下来。

  自此,总算步入正轨。

  云来楼上下共两层并后院,一层是大堂并后厨,二层是雅座及单独辟出来的一间小厅,供东家或是旁人休息用。后院是厨子伙计住的地方,原先东家也住在这里,但赚了钱后便另置了院落,搬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