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饭,罗清秋去找公孙策销假,看到公孙策神情也很愁苦。
“先生……何事如此烦闷?”
“唉。”公孙策只是叹气,也没打算同罗清秋说。
但能让智囊公孙策都发愁的事,应该也不多。
罗清秋道:“我方才回来的时候,看见官家了。先生,是为官家的事情发愁么?”
“你看见了?”
“嗯。远远地看见了,还听见官家说,要访查民情?”
看罗清秋已经听见了重点,公孙策叹了口气道:“官家欲微服访查民情,只是不愿人手跟随,大人十分为难。”
“这好办啊。”罗清秋不曾想便道,“提前规划好官家的路线,安排人手在官家必经之路隐匿,又不会让官家身份暴露,又能保护官家。”
公孙策看着罗清秋,瞪大了眼。这当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是他们太钻牛角尖了,一直都在想如何说服官家,却不曾想到这个法子。这也许算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却也不尽然,若非罗清秋这样伶俐的姑娘,旁人也未必想得出来。
“姑娘当真是出了个好主意,当真是要多谢姑娘了。”公孙策喜道。
“先生言重了。”
罗清秋出的主意,仁宗也很满意。
于是,仁宗这一日先到开封府吃个饭,然后再按照安排的路线到开封城四处看看。
对于仁宗要来开封府吃饭这件事,罗清秋觉得只是仁宗吃腻了宫中的饮食,想趁着微服换换口味。但如果在外面吃,包拯是一定不会同意的,只能在开封府里吃了。
不过,就算在开封府里吃,也不是在公厨,而是准备一间客房出来,让仁宗在舒适的环境下就餐。
鉴于罗清秋跟仁宗多少有些交情,关键是罗清秋以前是大酒楼里出来的,仁宗的这顿饭,开封府交给她来主勺。罗清秋办事一向稳妥,交给她,大家都放心。罗清秋也没准备弄得多好,就是做了几个拿手菜。
亲自将做好的菜送过去,罗清秋看着满满一桌的菜,就仁宗一个人吃,没怎么经过大脑就道:“官家,您一个人吃这些太浪费了,不如每样菜先拨出来一些,您看可否?”
“你觉得……浪费?”仁宗一挑眉。
罗清秋心下一沉,又忘了这是皇帝了,自己操这心作甚,买菜钱又不是自己出。不过反思一下,至少自己方才的态度还是不错的,还用的是请示的口吻。仁宗是明君,自己如果是怕浪费,他应该不会为难自己吧?
遂道:“是。”
仁宗一笑,果然没有为难罗清秋,只是道:“很好,很好。那也不必拨了,你同朕一起吃便是。”
啊?
罗清秋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
皇帝……就这么云淡风轻地邀请自己和他一起吃饭?
见罗清秋没有答应,仁宗以为她是在意男女分席的礼节。仁宗一开始想的是自己是皇帝,邀请罗清秋一个厨娘吃饭应该属于赏赐,但既然罗清秋觉得不妥,也就算了。
只是在他说出“罢了”两个字之前,罗清秋已经笑着谢恩,然后坐下了。
仁宗便也一笑,先动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
吃罢,有些疑惑:“这是……什么肉?”
“猪肉啊,您吃不出来么?”忽然又想到,宋朝原本就不流行吃猪肉,苏轼都说猪肉“贵者不肯食”,宫里一定多用牛羊鱼肉,鲜少吃猪肉。
“猪肉,能做出这般好的滋味,你的确是厨艺甚佳。”仁宗边称赞,边又将一块放入口中。
被表扬了,罗清秋挺高兴,自己也夹了一块。按理说,如果皇帝邀请你吃饭,也就是动两筷子意思一下,主要还是陪着皇帝。不过罗清秋心眼实,反正仁宗确实吃不了,而且因为是招待仁宗,这一桌菜半数都是大鱼大肉,别说是自己了,开封府的官员平时也吃不了这么好,所以自己也吃得津津有味。
虽说“食不言,寝不语”,但作为一个皇帝,这些在宫里已经践行得够够的了,仁宗想着,索性都微服了,不如再随便一些,于是边吃边同罗清秋闲聊:“你是如何想到烹饪猪肉的?”
好问题,这谁知道啊。罗清秋边嚼着一口菜边思考,这口菜咽下去了,便道:“猪肉便宜啊。若能想办法把便宜的食材做得好吃,岂不是好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