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夜里黑,而且还隔着一段距离,不过罗清秋还是依稀认出来了,那是展昭给她看过的,杨蓼蓝留给他的兔子坠子。
但是,那圆滚滚的白兔子,已经碎成了三块。连着绳子的那一块,只剩下了一点点。
这样的质地,被刀砍过,又摔到地上,没有四分五裂,已经是难得了。
这是,杨蓼蓝自小戴的,却不想就这样,碎了。
第26章 【杨家蓼蓝】
“你为什么……会将这个扔过来?”
“身边没有石头,我也来不及赶来,只能先将这个扔来挡一挡。”
“……”罗清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似乎也什么都不该说。
她能感觉到,对于坠子的碎裂,展昭是很难过的,只是不表现出来,不知道是想安慰罗清秋,还是安慰自己。
半晌,罗清秋方道:“回去试着粘一粘吧。”
“……试试吧。”展昭道,心中却是并未寄予希望。这个时代没有502之类的强力胶,靠浆糊粘玉石,怕是不太可能。
这毕竟是为了救罗清秋而碎的,罗清秋觉得有些愧疚,却又无法弥补。在此时,她也不知道,该不该把杨蓼蓝真正的死因告诉展昭。
想了想,一会儿见到包拯也是要说的,还是先告诉展昭吧,免得一会儿在包拯面前失态,遂措辞道:“关于杨姑娘,还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
展昭步子一顿:“什么事?!”
“杨姑娘的死,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罗清秋将在江陵府衙听到的对话说给展昭,展昭听罢,攥紧了拳头,又放开。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次的谋反案,居然和当年的贪污案有关系,和杨蓼蓝的死有关系。
似是伤疤被人揭开,却又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般无力。他能如何?谋反之人、杀人之人自会被国法制裁,可如果只是为了杨蓼蓝,他什么都做不了。
杨蓼蓝的死不是天灾,展昭的确不知道。
可是事情已经过去太久了,久到展昭根本不关心那场火是从何而起。他关心的是,杨蓼蓝,葬身在火中。
他恨纵火之人。天灾不可避免,可若是没有那场人祸,杨蓼蓝就不会死。她那样一个年轻明媚的生命,还有很长的、很美好的人生。
但无论如何,逝者已逝。
杨蓼蓝的死,似乎没有带着太多不甘、痛苦,导致展昭从没想过去追究那场火。他见到她的最后一眼,她嘴角噙着笑。
展昭耿耿于怀的是:那样的笑容,再也看不到了。
就算凶犯得到制裁,失去的,也回不来了。
“对了,你究竟伤得如何?”罗清秋想到方才手上沾的血,关心道。
“都说只是小伤,姑娘不必担心。”
罗清秋不信,流血的伤能是小伤?她看向他刚刚递过来的那只手,见小臂靠手腕处有一片颜色更深,应该就是伤在这里了。
“这还是小伤?!”罗清秋不敢置信,这么多血,分明是极大的伤口。展昭总是这样,对于受伤根本不在意。罗清秋有的时候会怀疑,展昭是不是天生痛觉神经不敏感?
“你回去一定要好好处理这个伤口啊!”罗清秋不放心地叮嘱。案子还没完,也不知道展昭会不会好好包扎伤口,要是感染就麻烦了。
展昭答应得倒快:“嗯,我会的。”
罗清秋已经暴露,虽然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暴露的,但无论如何是回不去了,自然也就不再参与案件,只是在驿馆里被开封府带来的人手保护。
展昭得知杨蓼蓝的死另有蹊跷,出乎罗清秋意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其他的情绪。但转念一想,杨蓼蓝留给他的坠子都坏了,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或许,对于展昭来说,真正重要的,只有那个人吧。
闲极无聊的日子里,罗清秋在琢磨,如何才能修复那个坠子。是为了救自己才坏的,罗清秋想尽力弥补。
大约七八日,案件应该是有了极大的进展,包拯审案,罗清秋上堂作证,江陵知府承认自己谋反,开封府负责将其押解回京。
一切都很顺利,包拯也问出了那江陵知府是怎么看出罗清秋不对的。得到的答案是,罗清秋那天送点心的时候,送去的点心码得不大整齐,一定是听到了什么,而且自己还想了什么,导致端东西不稳,点心歪了,心下觉得有问题,便派人跟踪了罗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