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之柔芳懿懿_作者:末烬(104)

  一石惊起千层浪,不啻如此。

  芳碧丛是皇帝避暑理政之地。容珮扶着如懿缓缓进门时,李玉正领着小太监们剪去令人看了就厌烦的枯枝败叶,见了如懿,忙迎了上来,轻声道:“皇后娘娘刚出月,怎么大日头底下的来了?”

  一个月前,乾隆十八年七月初六,如懿已经生下了皇八女璟嫤。这亦是和敬公主之后皇帝膝下唯一一位嫡出的公主——严格说来,璟嬆还只是和硕公主,因为她出生时如懿只是贵妃,她能否成为固伦公主,全看出嫁时皇帝的恩典。

  彼时达瓦齐刚在兆惠将军的押解下进京待罪,准噶尔的新首领阿睦尔撒纳继位为准噶尔大汗,许是因为前朝战事的平定,皇帝对五公主格外珍视,特早早定了封号“和温”,取其“宽仁惠下、惟德宽柔”之意,以示对准噶尔安抚之心。

  “不过是出来走走,八月里了,这日头照得人身上也暖洋洋的。”如懿轻婉一笑,望着殿内道:“皇上还在议事么?”

  李玉悄悄儿道:“太后娘娘和福珈姑姑半个时辰前走的,与皇上说话儿不大畅快,皇上正烦闷着,方才刚摔了茶杯。皇后娘娘心疼奴才,好好儿劝劝皇上就是了。”

  寥寥数语,推门进去,秋日的阳光落在养心殿的澄金地砖上有明晃晃的光影,如置身于金灿浮波之内。皇帝颀长的背影背对着她,面对着一幅巨大的江山万里图,声音里有来不及掩盖的肃杀气息:“皇后,是你来了。”

  如懿缓步走近,柔声道:“皇上耳聪目明。臣妾是想着皇上日理万机,怕是一时忘了,正二品闽浙总督那苏图之女戴佳氏原定了上个月进宫,只是皇上忙着前朝,一直拖到今日。眼看是要中秋了,臣妾想着今年宫里可多一个人陪伴皇上,共度佳节,也是极好的。”

  皇帝微微一愣,似乎十分诧异,片刻方道:“皇后做主就是。那苏图也算是封疆大吏,还是镶黄旗人,他的伯父白海青原先出使准噶尔时坚贞不屈,极力护得大清的颜面。白海青的长子来文任镇江将军,次子佛伦任领侍卫内大臣,三子戴鹤由副都统征准噶尔,前番阵亡,朕刚赠了云骑尉祀昭忠祠。戴佳氏出身不凡,别委屈了她就是。”

  “这是自然的。怎么说,也要是个一宫主位才配得起。”如懿婉声道,“承乾宫如今正空着,戴佳氏住进去正好。至于封个什么位份,还是要皇上做主。”

  皇帝微一沉吟,道:“还是封个嫔位吧——戴佳氏初初入宫,位份不宜太高。再者,也要顾忌巴林部的颜面。封号为……忻,取欢欣喜悦之情,为六宫添一点儿喜气吧。”

  如懿屈身万福,保持着皇后应有的气度,“不过两日,皇上也要回宫了。那臣妾这就安排下去,八月十一迎忻嫔入承乾宫。”

  皇帝浅浅笑着,向外间道:“皇后如此安排甚好。李玉,你便去打点着吧。”

  殿中关闭得久了,有些微微地气闷。如懿伸手推开后窗,但见午后的阳光安静地铺满朱红碧翠宫苑的每一个角落,一树一树红白紫薇簌簌当风开得正盛,衬着日色浓淡相宜。日光洒过窗外宫殿飞翘的棱角投下影来,在室中缓缓移动,风姿绰绰,好似涟漪轻漾,恍然生出了一种无言相对的忧郁和惆怅。偶尔有凉风徐徐贯入,拂来殿中一脉清透。隔着远远的山水泼墨透纱屏风,吹动帏帘下素银镂花香球微击有声,像是夜半雨霖铃。满室都是这样空茫的风声与雨声,倒不像是在酷热的日子里了。

  如懿从泥金花瓣匣里取了几片新鲜刮辣的薄荷叶放进青铜顶球麒麟香炉里,那浓郁至甜腻的百合香亦多了几分清醒的气息。她做完这一切,方从带来的红竹食盒里取出一碗莲子百合红豆羹来,柔婉笑道:“皇上忙于政事,又说了这么会子话,不如尝尝这一早冰着的甜羹。此刻凉凉的,正好喝呢。”

  皇帝瞧了一眼,不觉笑着刮了刮如懿的脸颊道:“红豆生南国,最是相思物。皇后有心。”

  如懿轻巧侧首一避,笑道:“百年和好,莲子通心,皇上怎的只看见红豆了?”

  皇帝手中的汤匙一顿,面上有一丝恍惚,他舀了一口甜羹,闭目道:“是用莲花上的露水熬的羹汤,有清甜的气味。只是莲子之心,有时倒不如皇后对朕的相思之意来得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