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借了如懿生子的光,不会往旁的地方去想。为此,高贵妃在咸福宫不知摔碎了多少花瓶。
四阿哥的名字,皇帝与娴贵妃商量了多日——也是因为如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顶了金玉妍孩子的名儿,想想都犯膈应。最后,皇帝拟定了永瑾之名。瑾者,美玉也,又可指美德,如懿自己倒是很喜欢——这个孩子不是嫡子,不需要“琏”“琮”“璂”这样寓意深长的字眼。
永瑾从出生到满月的欢宴足足持续了一个月,皇帝甚至不忘在前朝给予讷尔布诸多赏赐,一时,如懿在后宫之中风头无两,乌拉那拉氏也渐渐一扫景仁宫皇后之阴霾。
皇帝在哪里,就会将春意带到哪里,如懿可以侍寝之后的翊坤宫自然算的上春光明媚。整整一个春日,除了翊坤宫和咸福宫,也就只有一个宫女得了皇帝一时宠爱封了秀答应,其余各处都是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寥落。
如懿没忘了大阿哥,虽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海兰的五阿哥还要等到五年后才能出世。翊坤宫若是只有一个皇子,众人的目光就只会在永瑾身上。但如果有永璜这个皇长子做挡箭牌,众人虽然暂时忌惮贵子的身份,时间长了,四阿哥非嫡非长,也就不引人注目了。
五月里,春日将尽,如懿在阿哥所安排的几个人也越发尽心,翊坤宫悄悄给阿哥所的大阿哥送吃食的事没惊动了任何人。这一日如懿哄睡了永瑾,正和海兰一同做着小儿家的衣料,便见李玉进来传旨,打了千儿喜滋滋道:“传皇上的口谕,请娴贵妃娘娘速往皇后宫中见驾。”
“这不早不晚的,什么事儿?”海兰疑惑道。
李玉忙道:“奴才也不知道。只是王公公和奴才是一同出来的,他去了咸福宫,传了一样的口谕给高贵妃娘娘。小主,您赶紧着吧,辇轿已经在外头候着了。”
如懿立刻更衣梳妆,出门的时候雨丝一扑上脸,才觉得那雨早无凉意,带着甜沁沁的花香和暑气将来的温热。
到了长春宫中,莲心已经掀了帘子在一边候着,见了如懿便笑道:“娴贵妃娘娘来了,高贵妃娘娘也刚到呢。”
又是娴又是高的两位贵妃,亏得她还拎得清。如懿进去,见高贵妃与皇后一左一右伴在皇帝身边,似在说笑着什么,极为融洽。这样家常热闹的场景,在她眼里却已是久远前的怀念了。如懿低头,一一见过皇帝皇后,又与高贵妃行了平礼。倒是高贵妃仍然坐着,只嘴上说:“娴贵妃来了。”丝毫不顾及她的位份实际上是低于如懿的。
皇帝向她招了招手,让她坐下,道:“这么急过来,没淋着雨吧?永瑾怎么样,还哭闹么?”
如懿摇头浅笑:“永瑾方才睡下了,但省的一番精力。这样的春雨迷蒙也快要过去了,臣妾见了只觉得欢喜。”
高贵妃一贯不喜欢她夺去皇帝的瞩目,不等皇帝再问什么,娇俏笑道:“上次在皇上宫里看到一顶遮雨的蓑衣,臣妾可喜欢了,皇上赏了臣妾吧。”
皇帝失笑道:“那是外头得来的,说是民间避雨的器具。还是你父亲高斌找来的玩意儿,谁知他这样偏心,竟没留一件给你。”
高贵妃撅了樱唇道:“父亲是最偏心了,眼里只有皇上,没有女儿。”她本穿了一身樱色挑银线玉簪花夹衣,外面套着薄薄的淡粉色琵琶襟撒金点小坎肩,显得格外娇艳欲滴。领口上的白玉流苏蝴蝶佩随着她一颦一笑,晃得如白雪珠子一般。
皇帝笑道:“你父亲偏心朕,朕就偏心你了。你既喜欢,便拿去吧,只一样,不许戴了各处逛去。”
高晞月如果真的穿上了那样俗套的民间雨具到处晃悠,那场面一定很壮观。如懿强忍着笑意,看高贵妃含笑谢了,还暗地里瞥了她一眼,得意洋洋地取了一粒香药李子吃了。
皇帝正色道:“今儿这么急着叫你们到皇后宫里来,是有件事与你们商量。”
众人答了“是”,皇帝又道:“今儿朕查问永璜的功课,见他瘦是瘦了些,但换了身新衣裳倒也精神。谁知朕才命他写了几个字,那孩子却不太争气,只盯着朕案上的瓜果心不在焉的。”
皇后微微一凛,根本没想到是这一节,起身道:“皇上切勿怪罪。永璜年纪还小,读书写字的时候分心也是有的,臣妾一定会让师傅好好管教约束,这样的事定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