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之柔芳懿懿_作者:末烬(48)

  第二日晨起皇帝便要去早朝,如懿早早服侍了皇帝起身,便提醒小喜子去唤了永璜起床预备着去尚书房读书——原来被阿箬收买的那几个小福子之流老早就被她撵了出去,如今的小太监都是三宝品看了许久才挑的。

  皇帝的早膳惯例也在这儿用了。刚给皇帝梳了辫子,外头的敲门声便响了两下。殿门“吱呀”一声轻响,一个身影轻快地闪进来,后头跟着一个端着黄木四方虬纹盘子的小宫女,稳稳当当地走了进来。来人正是阿箬,她轻巧行了一礼,道了“万福”,轻轻颔首,托着盘子的宫女便走上前来,一道一道将菜式端出来。

  如懿看了一眼移筝,了然一笑,向皇帝道:“阿箬是臣妾的家生丫头,跟着臣妾陪嫁过来的。臣妾方才想起忘记跟皇上说了,阿玛举荐的桂铎就是阿箬的阿玛呢。”

  皇帝微微一愣,转眼见阿箬已经利索地跪下磕了个头,便也露出几分笑颜:“原来如此,朕还说你阿玛怎么就知道桂铎会治水了。”他便向着阿箬道,“你阿玛在外头替朕尽心,你就好好在后宫伺候着娴贵妃,自己也能熬出个眉目来。”

  阿箬喜不自胜,赶紧磕了个头谢恩。如懿见时机恰好,便道:“皇上这样抬举阿箬,倒不如给她个恩典,就是她的造化了。”

  她这话暗示着什么,阿箬心知肚明,自然满怀欣喜,冷不防却听见皇帝淡淡一笑,“那朕来日就给她指个好亲事吧,是侍卫还是太医,朕能做主的都可以。”

  阿箬的笑容眼见着就凝固了,如懿不动声色地瞥了她一眼,低眉笑得温文:“皇上恩德,臣妾替阿箬谢过了。”

  皇帝出门前,望着相送的如懿道:“有件事朕先告诉你。玫常在怀着身孕,朕很高兴,所以打算封她为贵人。”

  “这是该当的,臣妾明白。”如懿含笑道,凑近皇帝的耳边,语不传六耳,“臣妾想到一样东西,送给皇上贺喜可好?”

  “送东西便是送东西,偏偏说什么贺喜,倒像是朕借了玫常在的光了。”皇帝不满道,不肯轻易放过:“可不许赖。”

  如懿点点头,看着天光一分一分亮起:“皇上快起驾吧,别晚了。”

  因为一番耽误,皇帝到底是跟永璜一起走的。那孩子很聪明,不需要如懿嘱咐就知道怎样在皇帝面前卖弄天真,哄得皇帝亲自送他去尚书房。以后,是不必担心师傅们欺负他了。

  也是那一刻,如懿忽然觉得,这个孩子她是养不熟的。

  送走皇帝,阿箬红着眼睛下去了。如懿趁着无人在旁,便打开压底的描金红木箱子,一层层翻起薄纱堆绣,有一样旧年的物事赫然出现在眼前。那还是她初嫁的时候,新婚才满三月,自然无事不妥当,无事不满意。闲来相伴皇帝读书的时候,嗅着身边沾染了墨香书卷香的空气,一针一针绣下满心的憧憬与幸福。

  彼时她满心所想都是让皇帝尽快地对她情根深种,尽快地怀上孩子,没有了得用的太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闲暇时分,她也学着书里的人在一方打了樱色络子的绢子上,绣了几朵淡青色的樱花,散落在几颗殷红荔枝之侧,淡淡的红香,浅浅的翠浓,不过是两个名字的映照:青樱,弘历,相依相偎。

  绣好的时候恰逢她有孕,便将那手帕忘在了别处,后来塞在了箱底。如今想起来倒也很好笑,那手帕混着她几可乱真的真心,经时未改,长存于此。

  如懿想了想,拿过一个象牙镂空花卉匣封了,唤了三宝进来道:“等皇上下了朝,送去养心殿吧。别叫人看见。”

  三宝答应着去了。如懿伏在窗下,看着莹白的栀子花开了一丛又一丛,无声无息地笑了。

  日子过得极快,好像树梢上蝉鸣咝咝,荷塘里藕花初放,这一夏便过去了。玫贵人因着身孕而获晋封,一时间炙手可热。人人都想着无论她生男生女,因着这宠爱,皇上也势必对这孩子青眼有加。

  然而如懿明白,这份宠爱里包裹着不知多少皇帝对太后往自己身边放人的不满。

  永和宫这般热闹,咸福宫也未清静,高贵妃一心一意地调理着身体,隔三差五便要请太医诊脉调息,又问了许多民间求子之法,总没个安静。这样过了七夕便是中元节,然后秋风一凉,连藕花菱叶也带了盛极而衰的蓬勃气息,像要把整个夏天最后的热情都燃烧殆尽一般,竭尽全力地开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