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月里的时候,天气渐渐和暖,如懿的身孕也四五个月了。好似一夜里春风化雨,饱满了柳色青青,桃红灼灼,饱蘸了雨露润泽,洇开了花重宫苑的春天。
可惜,高晞月便没有这样好的运气。
从咸福宫搬到冷宫,高晞月的病愈加严重,连起床的力气也没有。如懿想着书里的自己也去过的冷宫,不禁觉得好笑,于是吩咐移筝:“找个机会去一趟冷宫,把莲花镯的事儿告诉高氏。多的不用管,若是她有什么话想说给皇上,咱们帮个忙就是。”
如懿如今有着身孕,是不便亲自去了,左右她也不想看见高氏的面孔。移筝回来后说,高氏写了一封血书送去了养心殿,里面无非是说了些莲花镯与哲妃的旧事,再就是给玫嫔和仪嫔下朱砂的事,高氏说是皇后指使。
皇帝信不信如懿不知道,但此后的日子里,皇帝确实冷落了皇后。那三个月,除了必需的典庆,他从未踏足长春宫一步,连皇后亲去西苑太液池北端的先蚕坛行亲蚕礼这样的大事,也只草草过问便罢了。
原本后宫之中除了海兰,便是嘉嫔与玫嫔最为得宠,可皇帝往钟粹宫亦渐渐去得多了。不久,生育抚养三阿哥的纯嫔便被晋位为纯妃,一时间由默默无闻而至举足轻重,风头颇健。皇帝又称已故的哲妃生育皇长子,追晋为哲悯皇贵妃。
乾隆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冷宫里的庶人高氏寒疾发作,寂静殁去。皇帝到底给了她死后的颜面,给了一个慧嫔之位,与仪嫔同葬裕陵妃园寝。只不知九泉之下的仪嫔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第二十二章 良时嬿婉
因着皇后丧子,皇帝膝下的实则只有四子一女,且四位皇子都是庶出,实在违背皇帝一心立嫡子为太子的心意。这一年暮春,便由如懿和海兰共同提议,因为后宫屡屡失子,有伤阴鸷,为求多子,皇帝与皇后便携了后宫嫔妃,相随去圆明园伴驾。一则散散心,二则也希望借此机遇可以让宫中多些子嗣,三则也暗合了太后的心意,将自己收在身边年龄颇相宜的太常寺少卿陆士隆的女儿陆氏让跟着去了。
圆明园那边儿无论是皇后还是嘉嫔都没有太多自己的眼线,如懿却可以带上自己身边的人伺候。虽然眼瞧着是不在宫里,实则比宫里反倒安全些。
果然到了圆明园中不久,陆氏不过十五岁,因着年轻美貌得到圣意垂顾,不久便封了庆常在,在皇帝身边很得恩宠。加着玫嫔与海兰两个旧爱难失,新宠又当道,如此一来,圆明园中愈加热闹,嘉嫔便越发顾不上怀孕的如懿,一味想着争宠夺爱。
其实如懿更担心的并不是宫里,而是宫外的乌拉那拉府邸。书里这个时候,是她父亲讷尔布的死讯要传来了。好在这一世她早早传信宫外,让家人善自保养,加上她没有进冷宫,如今生下皇子又有身孕,家中的父母心气儿越发高,自然也不会轻易就没了。
曾经朱门绣户的乌拉那拉府邸,历代后妃辈出的豪门大族,虽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巍巍赫赫,但作为四阿哥的外家,总不至于说倒就倒了。眼下如懿除了父母,便是操心十岁的弟弟讷里与八岁的妹妹岚楹。这一弟一妹年纪尚小,少说十年之内,乌拉那拉家都要靠着如懿来支撑门面。
如是想着,如懿不免嘱咐了移筝,与宫外多多联系着。
五月末六月初,圆明园中连续下了几日的雨,越发多了几分清爽凉意。如懿坐在韶景轩的暖阁里,看着廊下的青瓷大缸中新开的几朵碗莲,盈盈巧巧的一朵并一朵,粉润的色泽如桃花宿雨,盈盈欲滴。
海兰逗着手边铜丝架上的一只彩羽鹦哥儿,悠然道:“皇上果真心疼姐姐,连我也借着姐姐的光搬进了韶景轩,不必如皇后与其他小主一般,挤在九州清晏的天地一家春,既拥挤繁闹,又与皇上东西相隔,来往实在是不方便。平日里给皇后请安,可没少听嘉嫔的挤兑。”
“皇上心中有谁,便不在于远近。譬如皇上心里没有婉答应,她就是住进了乐安和堂又能如何?”如懿取过一支玉簪,笑吟吟调弄着鹦哥儿,“一样的话,皇上记挂着你,你住在韶景轩又怎么是借我的光呢?”
“姐姐又说笑了,皇上心里,自然是姐姐比我来得重要。”海兰笑意温和,扶了扶蝉翼似的鬓角,“好容易今日天晴,左右无事,我陪姐姐走一趟纯妃姐姐那里吧。听说这几日三阿哥着了些风寒,不知今日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