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这下神色变了,一张脸上写满了震惊,不过还是不太相信:“环哥儿真的考上应天书院?不是其他书院?”
“母亲,环哥儿真的考上了应天书院,现在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贾政满脸喜色,“环哥儿是最小年纪考上了应天书院,现在全京城的人都在说环哥儿是神童。”
贾政满脸骄傲的神色,刺激到了王夫人,让她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应天书院可是全京城最好的书院,每年只收十个学生,很难考进去的。”贾母满脸难以置信地表情,“确定不是弄错了?”
面对贾母一次次的怀疑,贾政并没有任何不耐,很有耐心地再说了一遍:“母亲,真的没有弄错,环哥儿的确是考上了应天书院!”
听到小儿子一次次地说是真的,贾母不再怀疑了,一张脸写满了震惊和惊喜:“好好好……”
王夫人瘫坐在椅子上,一张脸上写满了“这不可能”。
坐在一旁的薛姨妈,瞪圆了一双眼睛,张大着嘴巴,一副惊呆地模样。
候在一旁的丫鬟和嬷嬷们也都一副目瞪口呆地表情。虽然她们不是读书人,但是应天书院的大名如雷贯耳。考上了应天书院,就等于考中了功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考上了应天书院,就等于考中了半个进士,半只脚踏入了官场。
从应天书院开院以来,凡是考上应天书院的人,都考中了进士,最后都在朝廷里做了大官。
环少爷考上了应天书院,这意味着什么?
这代表环少爷以后会成为大官!
这太匪夷所思了!
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心情!
“母亲,我们家这些年终于出现了一个读书人。”隔壁宁国府的贾敬大哥考中了进士,而他们荣国府这些年没有一个人考中进士。
“对啊,我们荣国府终于出现了一个读书人。”说到这里,贾母的眼眶微微泛红。“老爷生前,一直希望我们家能出现一个读书人,振兴我们荣国府,但是……现在终于出现了一个读书人,老爷在天之灵也能安慰了。”
“是啊,父亲一直期盼我们家能出现一个读书人。”贾政想自己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但是他资质有限,没有考上功名。他就把他的这个梦想和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大儿子贾珠是个聪慧的孩子,读书又认真,可惜年纪轻轻就病逝了,如果大儿子没有病逝,或许现在已经考取到功名。
大儿子病逝后,二儿子宝玉衔玉而生,一看就知道是个非凡的人,他就把考取功名这个希望转移到二儿子身上。二儿子的确聪慧,但是却不好好读书,让他一次次地失望。
虽然二儿子荒诞学业,但是贾政心里对二儿子还是抱有期望,指望二儿子长大后能收心好好地读书。
听说三儿子认真读书的时候,贾政并没有抱任何希望。这个儿子愚钝,不及二儿子半点聪慧,就算他努力读书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他对三儿子没有抱有任何希望。但是,现在考上应天书院的就是三儿子,就是他一直看不上的庶子。
贾政忽然觉得自己对三儿子关心的太少,三儿子明明这么聪慧,他却觉得三儿子愚钝。
现在看来,振兴他们荣国府的是三儿子,而不是不学无术,荒诞学业的二儿子。
贾政现在的心情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又是自豪又是骄傲又是愧疚,觉得自己太愧对三儿子。
“政儿,环哥儿呢?”贾母虽然不喜欢贾环这个孙子,但是现在这个孙子考上了应天书院,她不能再用以前的态度对待这个孙子了。
“环哥儿考上了应天书院,北静王府的世子拉着他去庆祝了,明天会回来。”
贾母笑着说:“这是件大喜事,是该好好地庆祝下。”
“是啊,我们好久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喜事。”
“这么大的喜事,我们也该好好地庆祝下,把亲朋好友请来热闹下。”这些年,他们荣国府没有出现过一个读书人,都说他们靠着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坐吃山空,不知道被人暗地里嘲笑过多少次。现在他们荣国府终于出现一个读书人,而且还考上了应天书院,必须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知道。
“鸳鸯,你去跟凤哥儿说一声,让她好好地操持下。”
“是,老太太。”
这个时候,薛姨妈站起身来,朝贾母道喜:“老太太,恭喜您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