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惜春已经正式出家。尤氏便忙着收拾贾珍出门的衣履。平儿也赶着收拾好贾琏的衣服铺盖等。
这里尤氏和平儿每日忙着收拾贾珍和贾琏出门之物。王夫人和邢夫人又把些珠宝钗环变卖了,筹措了二百两银子交与她二人,让她们交给贾珍和贾琏。
半个月后贾珍和贾琏拜别了贾赦、贾政等人,和冷子兴一起去南方了。尤氏和平儿自跟着王夫人每日料理家务、做针织,无话。
且说自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后,合家大小见他二人和美非常,皆十分欢喜,都道真是一份难得的好姻缘。王夫人更是高兴,自己省吃俭用,却不时地买些鸡鸭补品做给宝钗吃,还雇了两个小丫头子伺候宝钗,只希望能早日抱孙子。
只是一年过去了,宝钗的肚子却丝毫不见动静,王夫人不免有些着急。有时候和薛姨妈俩人一起坐着时,王夫人便半遮半掩地和薛姨妈说这事。
薛姨妈一直跟着宝钗和宝玉住。见他二人举案齐眉,只当一年半载就能抱外孙,可如今一年过去,宝钗还是丝毫没有怀孕的迹象,也不禁暗自忖度,觉得事有蹊跷,很是疑惑,无人时便旁敲侧击地问宝钗。宝钗羞得满脸通红,只说:“妈妈放心,我们很好。”薛姨妈便不好再说什么。
王夫人和薛姨妈对宝钗更是关心备至、照顾有加,不但每日补品不断,甚至连家务也不让宝钗做一丁点儿。宝钗见婆婆和母亲不时地买些人参燕窝等补品来让宝玉和自己吃,知道现在不比以前,两家寻常生计尚且困难,那有闲钱经常买这些东西,便婉劝二位老人不要再为他俩花这些银子钱。怎奈王夫人和薛姨妈抱孙子心切,不但三天两头地参归不断,更悄悄地去烧香拜佛,求僧问道,无所不至。两人忙了大半年,把能想到的法子都用过了,只是不见宝钗的肚子隆起,二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贾政在狱中时已经久病,自回家来大多数时间卧床将养。今见宝玉和宝钗婚后你谦我让,不曾红过脸,心中也很欣慰,又见宝玉时常读书习字,更觉欣喜。所以当王夫人悄悄说起宝钗久不怀孕之事时,贾政反劝王夫人道:“宝玉现在浪子回头,用功读书,想是把心思用在了功名上。我们暂且不要着急,等明年大比结束后,再说这事不迟。”王夫人觉得贾政说的有些道理,也不好再提,只是还是暗自心焦。
贾政对别的事一概不论,只以督促贾宝玉和贾兰读书为要。每日早上吃完早点后就把宝玉和贾兰叫来榻前,查考前日所学内容。
这日早上贾政查考完宝玉的功课,道:“你在诗词上也倒罢了。只是你的八股文章无论言辞还是立意都尚欠火候。兰儿在诗词上虽不如你,但是要论八股文章,比你要强一大截。对四书五经你还是要多揣摩斟酌,力求要有所突破。来年二月便是童试之日,你要好好准备,不可分心怠惰!”宝玉连忙答应几个“是”,便退了出来。
贾宝玉素来深恶读书,而今虽不得已每日伏案,然心中对八股文还是充满厌恶,所以每每读这些文章时还是觉得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贾兰生来乖觉听话,慧根虽不及宝玉,却最肯用功,故几年间学问大有长进。眼见童试之日渐近,贾兰更是废寝忘食,每日挑灯夜读到三更天方睡,五更天就又起来温习功课。
王夫人、李纨和宝钗早早为贾宝玉和贾兰考试做准备,年也不曾好生过。出了正月,童试之日如期而至。王夫人、薛姨妈、宝钗、李纨头天就早早把书包行李装点停妥。
第二天一大早,宝玉和贾兰起来梳洗毕,吃过早点准备上路。该说的话前几日早已说了好多遍了,众人把宝玉和贾兰送到路口,又嘱咐一番。宝玉和贾兰便和众人拜别。
他叔侄二人每人背着个包走向巷子口,快拐弯时,宝玉忽然转头走来。贾政和王夫人等尤在身后看着他俩,忽见宝玉回来,只当是他忘记带什么东西了。见宝玉走到跟前,还不及相问,宝玉突然跪下给贾政和王夫人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又给薛姨妈磕了三个头。王夫人和薛姨妈忙搀他起来,道:“不过考完就回来了,快起来吧。”宝玉又到宝钗面前,给宝钗深深地做了一个揖。众人都笑道:“晚上就回来的,何须如此大礼。”
宝钗见宝玉此等形状,心中大生疑惑,生怕是不祥之兆。但是此时此景,也不能说什么,抬头看着宝玉,只觉得眼泪要止不住地滚落下来,忙转过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