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汝不识丁同人)沉沦_作者:旧风衣(3)

2019-02-02 旧风衣

  “原来,你是连将军府的公子啊!”白衣少年一脸惊诧,纯真的眼神里满是敬佩。

  戎装公子挠挠头:“那你呢?”

  “我——我家是经商的。”白衣少年低下头去,白皙的脸庞上浮起淡淡粉色:“我爹爹在朱雀街上开了一间酒楼,叫‘醉香楼’。我姓陶名舞文,比连公子你小两岁。”

  戎装公子一挥手:“什么连公子,你就叫我连箭大哥吧!你家我知道,醉香楼是京城最大的酒楼嘛!我也去过几次,见过你爹,就是没见过你。”

  陶舞文的脸莫名又红了几分:“我——我日常不在酒楼。”

  连箭笑了:“你怎么这么容易害羞啊?你是不是平时在书院读书?我很早就听说过陶舞文的大名了。据说你13岁就考中秀才,今年是16岁,秋闱应能一举高中吧?”

  陶舞文闻言大为尴尬,脸色涨红,吱吱唔唔地却什么也说不上来。连箭莫名其妙,觉得自己可能哪里说错了话,又急着给母亲送花,约了翌日再见后,就驰马离去了。

  后来,他经常去醉香楼寻找陶舞文,两人还挺投契。往往是连箭侃侃而谈,舞文静静倾听,偶尔一语,偏偏中的,令连箭顿生知己之感。如此两月,眼看初夏,连箭又来醉香楼约陶舞文去踏青,陶舞文忙吩咐小厮去备车,被连箭拦住:“坐马车有什么意思啊!就那么大点窗子,能看什么?还闷热。我们骑马去吧!天高地阔,看着也过瘾。”

  陶舞文尴尬道:“连大哥,我不会骑马。”

  一语既出,看到连箭扫兴的样子,陶舞文也觉得不好意思,想了一想,提议道:“不如我们去兴庆湖泛舟?那里原本是皇家园林,现在废弃了,但景物当真不错。”

  连箭这才笑了:“好。”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兴庆湖。

  虽只是初夏,但午时已没有什么人来游玩。烟波苍茫,一片寂静,仿佛这天地间只他二人一般。陶舞文忽然皱起眉头,轻叹一声。

  连箭摸摸他的头:“怎么了?”一摸之下,心里却一震:“原来舞文的头发这么软这么顺滑的吗?”

  陶舞文显然并没有发现连箭的心思,扭过头很认真地说:“真后悔以前没有学弹琴或者吹笛。此情此景,应该有乐曲相伴。”

  连箭恍然,笑道:“这简单。”把小舟撑到岸边,叫了一个琴娘上来。那琴娘看着已经年过三十,但模样依然秀丽。怀里抱着一面琵琶,问连陶二人要听什么曲子。

  陶舞文偏过头看连箭,连箭笑道:“我把琴娘叫来了,曲子你来点。你知道你连大哥是一介武夫,不懂这些。”陶舞文低下头,讷讷道:“不拘什么,清静一些的,别太闹就好。”

  琴娘看出来这两人都不通音律,微微一笑,也不推荐曲目,就弹起来。

  连箭重新将小舟撑至湖中,漫无目的地随意行去。小舟闯进了一片荷花里,琴娘和陶舞文因为都坐着,花比他俩还高。连箭突然想去学个什么乐器,以后和舞文在一起,自己就可以奏乐给他,不必再有第三人。

  他低头看看坐在他脚下的陶舞文,荷花的香气隐隐浮动,陶舞文的衣袂被轻风带起,拂到他腿上。真希望这一刻就这样停止。

  琵琶是什么时候停下来的,连箭都不知道。陶舞文抬头看他,却发现他正低头看着自己,不由得一怔。

  他试探着喊了一声:“连箭大哥?”

  连箭回过神来,冲他微微一笑。

  陶舞文莫名其妙,回过头来看着琴娘,欲言又止。

  琴娘见状,微微笑道:“小女子见识浅薄、技法生疏,还请公子指点。”

  陶舞文双手直摆:“没有没有,你弹得很好。”

  琴娘疑惑:“那?”

  陶舞文低头思索半晌,才问道:“姐姐弹的这首曲子,我没听过。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琴娘松了一口气,心想原来是这样,你不通音律,听过的曲子少,也难怪。便随口应道:“这曲名叫《池上清辉》。”

  陶舞文点点头:“《池上清辉》,应或圆满或洒脱。为何姐姐曲中有哀?”

  琴娘听到舞文说自己曲中有哀,浑身剧震,不由得面色戚戚。低下头,手抚着琵琶边沿,轻声道:“小女子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被拐子拐了,学得这一手琵琶,本意要卖个高价钱。后来,遇到我那夫君,他自小病弱,我公婆为了续香火,将我买来,说是冲喜。虽然总被族中人欺负,所幸我夫君爱惜于我,生活也算幸福。谁知天不从人愿,夫君还是早早亡故,小女子想殉情而去,却又舍不下娇儿。养儿不易,不得不抛头露面,来这里卖艺。想到亡夫,心中难免悲戚,扫了两位公子的兴致,是小女子的过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