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美人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还不忘抚了抚自己有些显怀的肚子,这位何美人已是有孕五月了,只是她先时身量就瘦小,如今衣物又厚实,不仔细看倒也看不出来,虽然皇后宽仁,她有孕头三个月的时候也不敢挪动太多,可如今这何美人一切尚好,再不来凤仪宫,何美人也怕今上责备她不敬嫡妻。
“今儿贤妃姐姐怎么有些心不在焉的?可是哪里不适?”坐在元春下首的景昭仪发话了,同为国公府出来的姑娘,景昭仪是大房嫡子的嫡女,明帝还未继位时她就入了王府,如今育有一子一女,却依然只是昭仪。可这半路杀出的贾元春,不过是荣国府二房家的姑娘,爹爹这么些年也只是一个员外郎,却一来便封了正一品贤德妃。
当朝按例应设四妃,可是如今明帝也只得三妃,分别是贤德妃,良淑妃,还有安宜妃,宫人多称贤妃、淑妃、宜妃。景昭仪明明有着最好的家世,却只能屈居昭仪排在第四位,还不能入四妃之列,怎能甘心?若是淑妃因为子女多,宜妃因为资格老,排在景昭仪之前倒也没什么,可也不知这贾元春凭的什么。
因为贾元春原是皇后凤仪宫中之人,这后宫妃嫔对这元春还是有几分忌讳,说不准这元春就是皇后娘娘推出来的,今上一来就予她高位,约莫少不了柳皇后的推波助澜。
昨儿这皇后娘娘的旨意先一步压着贤德妃的旨意出了宫,为的都是与贾家有关的人和事。这后宫之中,都是人精,稍微一琢磨,就觉出味儿来了。这贤德妃和皇后娘娘之间,并不如她们想的一般亲密无间。
“昨儿妾身娘家人进宫来倒是说了件趣事,听说贤妃妹妹传了口谕,让家中姊妹去那省亲园子里住,只是妹妹那兄弟,如今快十五了吧!只是不知这姊妹里,有没有承安县主?”淑妃说话向来不客气。
“都十五了啊!妾身还以为贤妃姐姐兄长年纪尚幼呢?”景昭仪也附和道,那模样就像是她当真不知贾宝玉已是将近十五的年龄。
“妾身的兄弟的年岁倒是让姐姐妹妹们费心了,只是妾身只说了人姊妹们去,我那兄弟自然是要在外间进学,哪里能去。”贾元春温温和和笑道,表示自己是知礼之人,知道避嫌。
这景昭仪和淑妃可不这么认为,只是又寻不着切实的错处,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过听到进学一事,景昭仪又有了主意。
“进学?是该好好教教了,如今姐姐已是贤德妃,若是有人再做出调戏婢女一事,那可就不美了。”景昭仪‘语重心长’道,这神态语气,不知情的见了,还以为这景昭仪对元春关怀有加。
“妾身的兄弟自是该教,想来妹妹娘家也是极会教导孩子的,不然也不会生出那样的底气,,为家中庶子求那样一门亲,只是妹妹,虽不是门第之见,这身份上终归是不妥啊!”贾元春同样‘语重心长’,讽刺景国公家为排行第六的庶子求取黛玉一事。
柳皇后端坐上首,倒也不插话,微笑看着这几人你来我往,见说得差不多了,这才一副和事佬的模样开腔。
“行了行了,不过说到亲事,大公主再过两月就要出嫁了吧!”柳皇后茬开了话题。
“回娘娘,公主的婚期定在三月初六。”宜妃是诸位妃嫔中最年长,资历最老的,可她膝下只有一女,倒也没那么多心思,如今也就只牵挂女儿罢了。
“是了,前儿圣上还说,二月里祭天之后,就给大公主拟封号,我这身子近来才好些,不知诸事可齐备了?这是本朝第一个出嫁的公主,可要开个好头,只愿今后公主们都能欢喜热闹的出宫门。”柳皇后又问。
“多谢娘娘关怀,嫁妆都备好了,公主府也修缮了,就等着那一天了。”宜妃起身恭敬答道。
“宜姐姐还请坐,一家人说话,何必客气,大公主也唤我一声母后。”柳皇后摆摆手,示意宜妃落座,对于这种规规矩矩资历又比她老的,皇后娘娘倒也敬着几分。“我那库里还有不少好料子,过几天让人给大公主送去,就当为她添妆了。”
复又对诸妃笑道,“今后公主出阁,都有添妆。”
这皇后娘娘嘴上说的料子,自然不会单单给料子,这一位倒是好东西多,无论什么好物件除了太上皇和太后那儿,其余都先往凤仪宫送,连明帝有时都是待皇后挑过才选,见皇后挑的东西少,还会自作主张赛给她些赏赐,所以有孩子或者将来会有孩子的妃嫔,当然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