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之酒香萦梦_作者:云微香(15)

2019-01-13 云微香

  何进还是对荀家颇为拉拢,前年就推荐荀攸做了黄门侍郎。

  钟繇年长一些(151年),与荀攸私交甚好,何进也曾推荐他任尚书郎,现在和荀攸又是同事,没事也常来找他们一起饮酒。

  钟繇是个书法大家,小狐狸的字在现代的时候就从小练过,狐狸妈妈擅长写小篆,隶书;小狐狸虽然不喜欢小篆,但尤其喜欢隶书,又学着狐狸妈妈的风格,写起隶书别有一番风格,汉末流行隶书,但大家的字都是方正,或是别有风骨,小狐狸的字体确是珠圆玉润,让钟繇这个大书法家也大为惊奇!

  因着钟繇的字写的很好,小狐狸经常花言巧语的骗些墨宝藏着……

  钟繇却误以为小狐狸和他志趣相投……

  真是美妙的误会啊……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有话:

  一本正经以正人君子自称的陈群,平素最讲究封建礼法,却偏偏爱上风流不羁,视礼法于无物的小狐狸,还情根深种,想想也觉得惨啊!

  谁让他欺负嘉嘉,罚他深爱嘉嘉,却只能看着!(??д?)b

  小剧场:

  小狐狸暗说:“要是流传到后世,我就不干活了,随便卖几幅字,就可以吃喝不愁拉?啦啦……”

  戏志才“你个没出息的”

  附注: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由士人充当,是尚书台的侍郎。

  汉代的黄门侍郎主要的工作是在皇帝和尚书令之间公事处理的往来传达,属于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触到众多朝廷机要,地位很重要。

  第14章 1-13 风起洛阳3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洛阳文会

  文会的会场摆在一处颇为空旷地草地上,叶子已经被秋风吹的微微泛黄的草地上铺满了各式各样地席垫,学子们成群结队地或结伴而坐,或友好交谈,或探讨文章,文会还未开始,就已经是一派热闹喧哗的景象。

  小狐狸和戏志才虽然与陈群为首的那一派地士族学子多有不和,但大家都来自颍川。这时候很多来自同乡地多结成一派,共同进退,时人多称为乡党。

  更何况还有荀攸钟繇从中调停,所以对外,还是一幅我们都是同乡好友,当然是一群人坐一起。

  汉末还是流行跪坐在地,(基本上弄个席子,就跪在上面),虽然汉朝就已经出现了胡床(就是马扎)这东西,但基本还是跪坐,椅子的真正普及是在唐朝。

  虽然来了汉末已经好几十年,然跪得时间长,小狐狸还是老是觉得腿疼……

  “地上跪了这么久,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小狐狸找了个借口,名为到附近的茅厕一游,实则溜出去活动一番……

  小狐狸往湖畔的方向行去。那一处人迹最少,地域稍偏,有一条曲饶的小径,蜿蜒抵达亭榭之所在。

  小狐狸站在亭边,百无聊赖,看着一株残菊依湖而立,迎着冷风瑟瑟摇曳着……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耳边传来浑厚清朗的男音:“在下清河崔琰,敢问兄台大名?”

  ——崔琰?!!

  那个据说大魏有名的帅哥,一身正气,连曹操看了都有点怵的三国名士,崔琰?!

  小狐狸激动的转过身去,只见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身材高大挺拔、面容俊逸、气质高卓的学子,胡子修的竟极为漂亮!

  以小狐狸现代人的眼光,应该是不喜欢留胡子的,但是这个人两撇胡子尽是极为帅气,小狐狸一瞬间被迷住了!

  正史上记载,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民间轶事:因为曹操长得不咋的,有点自卑,就让崔琰冒充魏王,自己在边上装侍卫拿着刀。回去后,使者拍马屁说:这魏王(崔琰)真TM帅,但旁边那个侍卫(曹操)更有气度,一定是英雄啊!——这就是捉刀的来由。

  虽是笑谈,足见崔琰仪容之美。

  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帅啊!!!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崔琰见他回身,郑而重之地并袖一揖。

  小狐狸想起了一首诗,不由得读起来:

  “白玉谁家郎……

  后面一句不对,改一下,熟话说,读遍唐诗,不会做来也会吟,小狐狸这点水平还是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