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路:沿大路,经潼关进入;——曹操自己吸引联军主力。
3、南路:先南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进入。——其他将领。
曹操的战略规划很清晰:主力集中潼关做出潼关与联军决战的架势,为徐晃西渡黄河创造条件。
八月,曹操抵达潼关坐镇,与马超等互相对峙。
潼关对曹操重要,对于关中联军也同样重要。
潼关虽险,却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关,须以大军方可屯守。
而曹操用大军紧逼潼关,摆出非要从潼关进入关中不可的架势,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注意力才能被牢牢地吸引在潼关的防守上。
关中各部不断向潼关增兵,曹操听说,不忧反喜。
关中联军远离巢穴,让关中诸将更深地卷入叛乱之中。
曹操在潼关附近解决他们,比起深入边远去逐一解决他们更是方便。
马超等关中联军抢占潼关,看似捡了个大便宜,实际上那却是曹操给他们预设的大陷阱。
最阴险的是曹操三月份就张罗要讨伐张鲁,结果关中诸将马上就集结了十万大军去抢占潼关,此时正是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时期。
曹操更坏的是,还派曹仁把他们牢牢地拴在潼关,当年关中各部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就废了。
而曹操自己却等到七月麦熟后才起兵,整个儿什么都不耽误。
其结果必然是,秋季过后,关中各部将无粮可证;冬季来临,关中联军又将无野营装备。
所有这些,都是他们贪图潼关之利带来的并发症。
曹操的经济实力本就远远大于(后方及保障系统远)关中各部,再加上大军秋季才出动,丝毫没有影响当年的粮食生产,其作战持续能力无疑将远胜过关中联军。
这场战争的结局无疑早就注定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眼见联军的所有力量都已集中到潼关。
曹操暗中却派徐晃、朱灵率步骑四千人渡过浦阪津,据河西为营,准备接应曹操大军由河东进入河西。
徐晃出身西凉军,熟悉关中民情、地理,后面的贾诩也是西凉军出身。
闰八月,曹操亲自率军从潼关东面的渡口北渡黄河。
这里曹操和马超打了一个遭遇战,就是演义中的割须弃袍,事实没有这么夸张,但一样危险,正好过河的时候被马超打了个措手不及。
有小狐狸这个先知在曹操就不用这么惨了,小狐狸让他们埋伏在河边,打个马超他们一个埋伏战。
马超带了1万5千人马,不出所料果然落入曹兵的重围,一时间马蹄声声,枪影森森,血光连闪,呼喝不绝,
马超身骑白马,身材高大,手持□□,一件银色的披风,迎风飘摇,远远望去还真是威风凛凛,帅气十足。
虽然被埋伏了,他依旧勇猛异常,左冲右突,一身银盔转瞬就叫鲜血染得通红,宛若炼狱修罗临世,挥动着沉重的□□,骄骄杀出,即疯狂又无情。
西凉军的战斗风格向来是以野蛮、野性、凶残为主的,马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马超尤其善于野战,遭遇战,更是一名战斗中善于冲锋突阵的“猪突”之将。
曹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也挡不住,很快就被马超突围了。
小狐狸赞叹一声:“不愧是锦马超!”
果然很帅!
曹操的脸突的黑了!
尤其在小狐狸叫曹操他们不要追了的时候。
好在曹操还有几分理智,知道今天是留不下马超了!
恨恨的下令不要追了!
第111章 5-20渭南之战
马超看到曹操北渡,自然知道曹操是想从浦阪津渡河进入关中,他伏击曹操不成,就派梁兴带五千多人前去抢占浦阪津渡口西岸。
不过却晚了一步!
早在曹操北渡的时候,徐晃朱灵带着4千多人,从浦阪津渡过了黄河。
当夜梁兴即领步骑五千多人前来攻击,结果却是——被徐晃击败。
通常情况下,这五千人足以阻挡曹操渡河。但马超没有料到的是,徐晃已经抢先占领了浦阪津渡口西岸。
经长途急行军赶到浦阪津渡口的梁兴军,自然不是以逸待劳的曹军对手。
待消息经几百里路传回潼关马超大军处时,马超再想派大军去重新夺回渡口,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西渡黄河后,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沿河向南用大车和木头围成一条甬道,将粮食和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渭水北岸,准备南渡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