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之酒香萦梦_作者:云微香(228)

2019-01-13 云微香

  而崔琰和毛玠呢?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道德第一,别的免谈。)

  别看这好像是小事,其实这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

  (历史上后来蜀汉的诸葛亮选人也是要求用人唯贤、德才兼备,这样的结果是蜀汉的人才在三国中是最凋敝的,也最先灭亡。)

  哪来这么多完美无缺的人啊!

  另外还有就是露板,曹操回来后搞民意调查,看哪个儿子的支持率最高?让大家秘密回答。

  储位还未明朗,自然也没人光明正大的说。

  唯独崔琰,公然露板而答。

  支持曹丕!

  他是好意,光明正大,可曹操尴尬了,他偷偷的问就是不想大臣们公开站队,也不想儿子之间搞得太疆。

  其实唯才是举也不一定好,但用人唯贤肯定是灭亡之道,古代高级一点也只有科举了。

  “崔琰和毛玠换二个位子吧,何况唯才是举,也不一定非要郡守推荐,可以——考试。”

  “考试?”

  “对,丞相出考题,让广大学子都来参加,不拘出身,人人都能参加……”

  “这办法极妙!”

  …

  曹操最后还是松口答应放了崔琰和刘桢。

  小狐狸高兴极了,连喝了好几碗酒,他酒量并不好,不一会酒气上涌,枕着曹操的大腿就迷迷糊糊了……

  篝火火光明亮,远处的喧闹声声不绝,偶尔还有将士借着酒意载歌载舞,美人醉卧膝上……

  曹操轻抚小狐狸的头发,一切是这么的美好!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后来,曹操谋划削弱南匈奴,他和右贤王去卑联手,把呼厨泉以及其他诸王一干人引诱到邺城。

  趁机将他软禁起来,其他各种名号的王,统统废掉,仅保留去卑右贤王一个独苗苗,为并州匈奴最高领袖,让他回平阳主持大局。

  到了公元230年左右,过了十多年软禁生活的呼厨泉最后死于邺城,单于的称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再后来,曹操重建被烧毁的洛阳城。

  还有传闻说曹操和小狐狸外出游猎的时候还去看望了隐居在洛水边上的蔡文姬一家人,那时候她和董祀已经生有一儿一女了。

  最后,曹操册封魏王,权倾朝野,天下霸雄。

  有很多劝曹操称帝,不过曹操始终信守承诺,最后一生都没有称帝。

  小剧场:

  作者:主公,你真的不是因为某狐狸吃醋而故意找理由打击报复么?

  罪魁祸首的小狐狸一脸无辜:关我什么事?

  曹操笑的阴险:他们犯了事,自然是要严惩!

  作者:听说髡刑输徒是要把头发胡须剃掉的哦,主公真的不是嫉妒崔琰长得帅吗?

  小狐狸一脸惋惜:诶呀!怎么能把我的帅琰毁容呢!说着跑去看崔琰了

  只剩一脸黑气的曹操!

  作者有话要说:

  完结感言:

  有人说开头写的不好,确实,我自己也不太满意,可能是看多了写郭嘉的文,把自己的思维框定住了,潜意识里默认为郭嘉年轻时候的经历就该是这样。

  写到后面呢,又开始放飞自我了……

  总之,写的不是很好,但作为一个郭嘉粉,我认为我心中的郭嘉就该是这个样子的。(性格)

  有人把郭嘉描绘成阴险狠辣,手段残酷,有人把他描绘成心思细腻、阴谋诡计重重的,有人把他描写成特务头子,更有人把他描绘成忍辱负重,苦情悲情的人物……更过分的是什么贪花好色之类的

  但翻开历史的史书,从边边角角细细推断:

  1. 并没有什么他向曹操进言,用什么残酷手段之类的记录。

  2. 曹操的特务机构——校事府,执掌人是另有其人,并不是他。

  3. 郭嘉的计谋比较险,像走钢丝,但是每次都成功了,而且每次曹老板都采用了,但这种大的军事调动,每一次没有别人的支持,只有曹老大和嘉嘉他们两个是不够的,必训要有群众支持,不然不可能成功。所以他的人缘应该是很好,或是曹军中很有声望。

  4. 除了陈群那一句“不治行检”外,并没有什么其他好色好酒嗑药的记录,在陈寿的笔下大多数人的不治行检都写清楚缘由,但唯独郭嘉不写,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