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大帝师_作者:细鱼(105)

2019-01-06 细鱼 红楼 甜宠文

  刘求知摸着胡须,沉吟了片刻,有了,他道:“道可离乎?何解?”

  庙祝听了这题,心里暗暗点头,这回答问题固然不易,出题也不易。刘求知这题出得正好,难度中等偏上,恰恰显出了他的

  那些学子一个个交头接耳,四书五经总共9本书,这要背熟已经不易,而要像刘求知这题,就得从这九本书中找出这句话的出处,在从中找出原因,这题实在不能说容易。

  “刘兄,可想出来了?”

  “还没,陈兄呢?”

  “我也没。”

  陈旭冉的嘴角已经漾出了笑意,他悠哉悠哉,扇动着扇子,连这些学子都没想出来,这贾琏第一题看来就要失败了。

  “学生想出来了。”贾琏突然说道。

  齐刷刷的,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贾琏身上。

  贾琏握紧了拳头,表情绷得紧紧的。

  “哦,那你说。”刘求知本来也做好了贾琏可能要想段时间的准备,但没想到,贾琏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想出答案来,不由期待起贾琏的回答了。

  贾琏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学生的答案是不可离。”

  “那何解呢?”刘求知问道。

  “先生这话乃是出自《中庸》,学生说的可对?”

  “正是。”

  一旁的学子们眼前忽然一亮,可不就是出自《中庸》。

  陈旭冉的脸色有些难看了。

  “《中庸》中有一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话的意思是讲——道,是片刻都不能够离开的,若是离开了,便不是道。故而学生认为道不可离。”贾琏眼里闪着光芒,越说越激动。

  刘求知捻着胡须,满脸笑容,赞许地点了下头,“答的不错,徐世兄觉得呢?”

  庙祝也笑着颔首,这题固然不难,但是对于贾琏这等年纪来说,能够条理清晰地答出来,而且是在这么多人面前,这么短的时间内,委实不易。

  陈旭冉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嗤笑了一声:“看来,贾侍郎您的儿子运气可真不错。”

  贾赦等人尚未开口说话,刘求知瞥了他一眼,不悦地说道:“那陈大人不如来一题?”

  陈旭冉被刘求知的话噎住了,半晌才硬着嘴巴说道:“今日是贾侍郎的儿子要拜师,又不是在下要拜师。”

  “哦,那你就就别废话。”刘求知很不给面子地说道。

  众人抑制不住笑意,俱都是肩膀耸动着,低头偷笑。

  刘老先生真是文人风骨!这话说得棒极了!

  那些学子们也一个个激动得脸都红了,何为儒生,这便是儒生!不为权贵折腰!才不负大儒之名!

  刘求知给陈旭冉一顿没脸后,转过头来,看向贾琏的表情要多温和就有多温和,如果之前他收到纸条的时候,心里头是有三分打算想要收贾琏为徒,现在已经有七分了。

  贾赦含笑看着刘求知,心里感慨万千,没想到这刘老先生竟然是这么有趣的人,琏儿拜在他门下,看来是拜对了。

  “可曾学过破题?”刘求知想了想,温和地问道。

  贾琏点了下头,“家父略教过一二。”

  刘求知思索了片刻,道:“君子如欲化民成俗,记曰:蛾子时术之。”

  一言既出,四周俱都安静了下来。

  那些学子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惊诧地看向刘求知,这题前一句不难,君子如欲化民成俗,是出自《礼经》,后一句话也不难,也是出自《礼经》,这二句话偏偏却不是在同一章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后半句应该是其必由学乎!而蛾子时术之的前半句则是此大学之道也。这两句凑在一起,却分明就是截搭题中的有情搭。

  自前朝以来,这历朝历代的考试莫不都是从《四书五经》中取题,日子久了,题目来来来回回也就那些,故而有人发明出了截搭题这类丧心病狂的题目,将那些不在同一章节甚至不在同一本书中的两句话一搭,就成了一道新题目了。

  “这怎么突然安静下来了?”围观的人中有人好奇地问道。

  “别吵,安静些。”

  “徐兄,这题若是你如何破题?”学子当中有人忍不住问道,这破题看似容易,三两句话就解决,但是实则却是千难万难,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破题要破好,要做到八字:“浑括清醒,精确不移。”既不能够道出题目中的字眼,又要不漏题,而且字数也局限在短短十来个字中,可比其他承题之类的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