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还真没想过这个,她好一会儿没反应过来。
瞧她这迷糊样索绰罗氏很心疼胤禟,又说:“连着生是不好,很亏身体,老喝避子汤也不是个事儿,是药都伤身体,喝多了于子嗣有碍。”
说到这儿她自个儿都笑了,也罢,左右已经有三个嫡子,往后不再怀也不妨事,谁能诟病?
宝珠已经回过神来,她蹙了蹙眉:“可我没喝过什么药,没怀上许是缘分没来。”
这样的解释也说得通,索绰罗氏心想或许是老天爷心疼她,不让她接连受罪。谁都没想到胤禟在背后用了多少心思,心疼福晋的是他,功劳全给老天爷抢了。
因为流言蜚语发酵太快,后来甚至闹到了明面上,两派当朝开撕,康熙盛怒,他十年前就削了明珠,这回又削了纳喇族内好些人,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又训斥了胤褆一番,说他只是妃嫔所出,名不正言不顺,彻底绝他夺嫡之路,也给其他皇子提了个醒。
有人喊冤,说不公平,康熙理也不理,直接散朝。
事实上,如丧考妣的就只有那些站错队的大臣。年初一挨训,胤褆已经死心了,他意识到自己多努力都不及太子,这回被党羽牵连,又挨了一顿喷,他并没有太大反应,只是觉得果真如此,皇阿玛纵使也疼其他儿子,同疼太子的程度真不能比。
先前总是不服,想搏一把,如今终于可以死心了。
人的心本来就是偏着长的,就像他自己也更疼嫡子,皇阿玛偏心太子不是错。胤褆跪了个结结实实,谢皇阿玛教导。他准备收收心,就像老九那样,往后做点感兴趣的事。
第135章 商议
纵使放下了心中执念, 胤褆照样看胤礽不慡。
想想过去好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胤礽没半点不适, 要他说……若是某天醒来老大看见他就带上三分笑,温声细语和颜悦色那才吓人,冷言冷语不过常态罢了, 就是羡慕他招皇阿玛疼。
当然太子也知道皇阿玛偏心自个儿, 程度尤深, 他不觉得有啥问题,看出身, 他和兄弟们原就不同,假使用民间那一套说法,只他是原配嫡子, 其余都是庶子, 如何能放一块儿比较?
再者说,皇阿玛虽然格外心疼自己, 对旁的儿子也没少关心,尤其早年出生的都排队夭折了,老大是第一个活下来的, 他在皇阿玛心中格外不同。胤礽至今也没搞懂, 怎么后头扎堆出生备受冷落的兄弟都还好好的, 他这个兵权在握三番两次随皇阿玛亲征的反而把心态崩了。
老大这心理素质要登基为帝迟早让大臣们气死,他脾气上来没准能带崩全朝。
胤礽赶紧摇了摇头,把这可怕的念头从脑子里甩出去。
作为储君,他学的内容不同, 大局观和眼界也比兄弟们稍高一些,胤礽曾想过,如果不是自己,还有谁能挑起这付重担。照他说,老大就该去领兵打仗,他压根gān不来天天批奏折这种事;老三纯粹是文人做派,编修典籍倒是还行,政治眼光整个差了;老四的行动力在兄弟们之中应是最高的,只要上头jiāo代下去,他没有办不到,毛病不是没有,老四身上有两点非常致命,第一能让他放心的人不多,他凡事都爱亲力亲为,当皇帝更重要不是自己做了什么,是要知人善任,再有他还抠……胤礽假设他坐上那位置,总觉得会出现为了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排队砍头的qíng况。
关键他gān得出来!老四看着可靠,其实格外任xing,爱记仇,并且下手贼狠。
外头都说老四是太子党羽,他俩感qíng的确深厚,正因为关系好,胤礽最了解莫过于长期作对的老大,其次就是平素闷不吭声但谁也不敢轻看的老四。
他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就是个狠人。
但凡皇阿玛还想将王朝延续下去,老四基本就不作考虑了,对老五胤礽的评价挺高,平时看他样样都不是最出挑的,受夸的从不是他,回过神来想想,他样样都挺不错,没有明显短板,心xing好xing子也沉稳,皇祖母将他养得很好,胤祺比别的兄弟都要世故圆滑。
胤祺是个备用人选,再往后就有点不成气候了,八、九、十这一票xing子都有点一言难尽,更小的还没成年呢,能看出个啥来?
这么过了一遍,胤礽心里非常酸慡,照这么看,老五竟然是最好的后备人选?
他活到今天对老五的印象也没多深,最近半年才熟一些,还是因为家有孕妻,总互相jiāo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