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错在男子,女以夫为天,搞这种事坏相公前程,那是不贤。说得更简单一点,只要嫁出去,就算男人死了,你也得守贞洁,养儿子;要是婆娘死了,满一年就可以续弦,又死了还能再来一个,没听说相公守着妻子的牌匾过一辈子的。
正是因此,侧室以及小妾们就有兴风作浪的底气,除非被直接拿住把柄打发出去,否则嫡妻也不能太过分,虽然说正房太太是主子,别的都是伺候她的奴才,不过,府上不止有一个主子,不说爷们,谁家没个老祖宗,就算婆婆死了,还有姑奶奶,做得太过分要治你不要更容易。
这两种是选择最多的,还有一种就是进宫去拼杀,出身高贵的就以贵妃、妃或者嫔的身份进去,直接坐一宫主位;出身低一点,那就从常在或者答应做起,要么用身体勾住帝王,要么有点特殊的才艺,这年头,弹琴绣花已经不稀奇了,别看唱小曲儿、跳舞之类的没那么高大上,实际要合用得多……这些都不行的话,会伺候人,能生孩子也是本事,在宫里混,子嗣是最重要的。这两种都是通过选秀正儿八经进后宫的,还有一种初入宫是伺候人的,埋伏在各宫娘娘身边,逮着机会就爬床,咬着牙往上走……
进宫是风险最大的博弈,可能得到的回报也是最高。
这里也拼娘家权势父亲官爵,却不是最重要的,本朝有个非人为造成的习惯,后宫里头,身份月尊贵,一般都倒霉,皇后大多死得早,能够做到头的真不多,孝惠倒是熬出来了,想想当初,她头戴金冠,手执凤印,不也被董鄂氏治得死死的。
在后宫里头,娘家权势能够让你免受欺压,就算是给卓姓大族面子康熙每个月会固定分几天过来,说白了,出身高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面临的危险相应也会少些,甭管混到哪一层,人总是欺软怕硬的,也就只是这样而已,像康熙这样大权在握的皇帝,宠爱不是根据出身给的,因为这样,后宫才会出现德嫔乌雅氏、良贵嫔卫氏这样的。
贾元春和薛宝钗为何挤破头都要进宫?
就是不甘于平凡的生活,豁出去也要搏一搏。
自家女儿有几分本事贾政心里还是有数的,贵人娘娘进宫之前,能将府中长辈都哄得好好的,让所有的主子奴才都说一句好,就算是嫉妒,也找不到理由削她。进宫的时候年纪尚幼,虽然用了好些年才熬出头,她比德嫔之流年轻多了。虽然说,女儿得宠不是因为自个儿,为了支持她,每一年府上都要塞许多银票进宫,说得难听点,养了她这么久,总要为家族做点贡献,虽然的确是得宠了,还没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地步,就陷入悲剧之中。
按照贾政的预期,只要女儿能顺利生下阿哥,万岁爷一高兴,得赏赐事小,万岁爷没准就会给他加官进爵。在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坐了太久的时间,别说外头,就连自家人都对他不抱希望,贾政却坚定的相信着,自己是千里马没遇到伯乐,只要让万岁爷看到,将他调去紧要的部门,一定能发光发热。
他需要的是一个契机,兄长不愿意做跳板,还有眼看就要熬出头的女儿。
现在女儿出事了,他又该如何是好?
贾政想了又想,终于还是去了母亲房里,他眼圈有些泛红,浑身上下都流露出一股子悲伤气息,史太君原本不想再管事的,见她这般,还是皱了皱眉。
“老二你过来有什么事?”
“兄长递了信回来,说贵人娘娘生了。”
瞧他那样,不像是高兴,史太君心里基本已经有数,贾政没有继续说,她也就沉默着,半晌才问:“是格格?”
很简单的三个字,却透出一股子无奈的味道来,她已经想透了许多问题,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是千真万确,要是一家子窝囊废,甭管她怎么卖力怎么拼,家业都不可能守住。荣国府的辉煌是几代人创下的,败落却太容易,从老爷走到现在,其实还没有二十年。从前史太君总是卸不掉重担,受了些打击才幡然悔悟,错了,真是错了。
府上条件太优越,让子孙没了拼劲。
她管得太多,以至于其他人都不会处理紧急问题。一旦有突发事件,所有人都慌了,根本就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因为活到现在都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他们心里头就觉得自己一定不行。
……
她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两个儿子之间的差距,老二没她从前以为的那样好,别说好,他那个性不改,以后就是这样了。因为性格温吞,又是窝里横,要闯大祸也不容易,同样的,前途也说不上,二房这边,能够依靠的就是贾宝玉和贾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