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杂着甜蜜糖果味的感觉先放到一边, 恋爱要谈,工作也要继续啊。演员的招募在继续,团队的组建已经停止, 作为导演的柳临渊要彻底忙起来了。电影不是开机才开始的, 通常开机之前就已经走到一半了, 重要的是开机前的准备。
CJ的海外合约还是签了,柳临渊觉得柳千言说的挺对的,她确实没什么太大的必要把视角转向宣传。就算她在宣传上面做的再好, 落点还是在电影上, 做的太多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
这次和CJ合作, 依然是老朋友金惠美负责, 双方都熟悉总比再和什么新人合作要好。柳临渊接受的项目越多越发现,导演都喜欢用熟人是有道理的, 那能省很多事情, 至少彼此不用从头磨合彼此做事的习惯, 对专业能力也有基本的信任。
不过太信任也会造成一个问题, 忽视细节。而有的细节还挺重要的, 比如服化道中, 在近现代的作品里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服装问题。弥赛亚拍的是八十年代到千禧年的事情, 服装问题很好解决,当时的杂志什么的都在直接修改就行,又不是古代还得查资料什么的。
同柳临渊合作的美术组是在深渊的时候就合作过的,总导演叫崔在元,名字听着像是先生,其实是为气场很给力的女士。这位姐姐今年刚刚三十九,在电影圈这个年纪是真的很年轻。手上的走过的剧组叫出来都是鼎鼎有名的,比如大火的《辩护人》,比如《深渊》。
单说这两个是因为这两个和柳临渊的弥赛亚有点关系,辩护人的背景时间线就在八十年代。深渊本身虽然没有设置太详细的时间线,是故意模糊事件背景的,但场景和服装都是按照八、九十年代左右去创作的。
简而言之,已经有这两部作品打底,美术组驾轻就熟应该不会出问题,更别说能从各种杂志、报刊、哪怕是新闻上扒拉下来的衣服就可以直接购买或者制作的服装了。可问题就是出现了,还出现在主角上。
柳临渊收到崔在元发过来的模特图直接一个电话打过去,问情况。项目还没开拍,每个团队都是独自作业,有些要配合有些则不需要,没有必要弄个大地盘把大家都圈起来,都是各自在各自的工作室开工。等有需要的时候,到临时的剧组工作室开会就好了。
做服装造型和道具的美术组需要储存的道具、衣物、布料等等东西很多,工作室一般都在首尔市郊的地方,市内租金太贵那个必要。柳临渊算了算从忠武路过去的时间,再想想接下来的事情,还是让姐姐带着人过来了,她跑过去太费时间。
崔在元到的时候柳临渊正在看女演员的备选,她要很年轻的小姑娘,不超过二十岁最好。文|鲜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和一个17岁的少女结婚了,而且对外宣称,这是上帝给他选择的‘母亲’,而他则是所有教众的父亲,圣父么。
柳临渊没有着重这个点,加入到剧本里可能会造成女性观众的反弹,是一笔带过的,但在镜头里还是有他们‘大婚’的场面,大概有一分钟左右的镜头。因为这个女演员没台词也没什么太大的表现力,又要那么年轻的,选角导演推荐她可以试试女爱豆。
韩国市场演员年纪那么小的,不是儿童演员这种大家看着长大,有主观代入感的少女,就是那种还没有出道的演员练习生。前者不适合出演这个画面,都已经在避免观众反弹了,还用人家当‘闺女’的演员,那是找骂。
后者倒是无所谓,还便宜。但是爱豆的性价比更高,她们便宜的柳临渊都觉得不要钱。而且爱豆基本都自带粉丝关注度,这也是票房的一部分。至于粉丝会不会觉得‘侮辱’爱豆,完全不会!
祖国的环境如何柳临渊不太了解,但是韩国的鄙视链严重到,爱豆只要参演电影,不说是她这么出名的导演,哪怕就是随便小有名气的导演,粉丝就能直接吹爱豆进电影圈了,压根也不在乎角色,又不是□□的角色,有什么好在乎的。
比起选角导演给出的那些理由,柳临渊跟关注女爱豆普遍成熟这一点,就是看上去没通了的演员那么像小孩子。太过浓艳的妆发是一点,自身气质也有加分。还有人卸妆之后带着点妩媚和清纯交错的感觉,有点像提前被催熟的果子,生涩中透着点急于被品尝的甜美。
面前摆着女爱豆全妆和素颜照的柳临渊听到敲门声,应了一声进来,看到进门的崔在元和她身后抱着衣服、电脑的助理,起身和姐姐打了声招呼,走到沙发边让两人都坐,问她们要喝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