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英美]倔强青铜_作者:修竹花开(30)

  那么,本来企业就不好开,老板目的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谁的钱都不是拿来做慈善的,老板在选择职工上,对于工作四五年生孩子休好几个月的产假,还被孩子分去精力的女性,自然是不喜欢的,甚至是不聘用的。

  更可况现在还开放了二胎。

  毕竟,人家老板来这个企业也有风险,不当家那知材米油盐贵?

  这不是为企业老板洗白,而是一种事实。

  因为这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社会,没有奇遇,也不会遍地老板亲人被你碰上,扶个老头让个座是公司股东。

  这就是一个操.蛋的现实社会,就看你能给我提供多少创造多少价值多少钱。

  对,国外的女性也有假期,也有补助,但没人看到国外妻子生育丈夫的假期多少,国家伸手给了多少补贴。

  有兴趣可以瑞典带孩子的父亲,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生育补贴。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的丈夫宣布成为家庭主夫。

  在我看来,真正梦提高女性地位,不仅仅是给予女性各种福利帮助(国家而不是企业)。更重要的是对男性的教育,对社会观念的转变。

  为什么要无限延长妻子的产假,而不是给予父亲更多的产假开照顾孩子?

  为什么养育孩子父亲不用插手,所谓的父爱不动如山,就是和山一样一动也不动?

  难道这不是他的孩子吗?

  不要解释说女性擅长教育孩子,都是学的,新手妈妈出错的多的多,而科学研究表明父亲教育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国内的女权,其实是特殊情况下获得的,它不同于国外女权意识萌发,经历数百年的奋斗获得的。而是由于特殊情况,毛爷爷一声令下,各种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传,女性权益等等,这其实是男性给予我们的。

  这种获得,其实是非常不彻底也不深刻的。

  现在国内的女权,也有一个有趣的名字。

  ‘田园女权’。

  在我看来,虽然有资源倾斜,但是男孩,从一出生就确定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它无疑是一条康庄大道。

  但女孩,却并没有这么苛刻,比如说,女孩子不用学那么多东西,女孩子长的漂亮就行了,女孩子不用搬东西,男生出来干活,我养你一辈子等等的话,可能女性或多或少的听过。但对自己真的好谁都不清楚,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奇葩说》的马薇薇发过一条微博:

  你一旦开始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就不要怪别人歧视你的性别劣势了。

  人造子宫,出现的时候我们,甚至我们的女儿孙女都享受不到了。

  但是让自己的丈夫,教导自己的儿子承担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我想我们还是做得到。

  瑞典最早让丈夫放产假,响应的男性不足3%。

  而美国也经历过女性回归家庭的时代。

  现在国内的生育率越来越低,开放二胎的时候,我觉着这对女性非常不友好。事实上,也没有报道写过死在二胎的女性有多少。

  新婚姻法,一开始我也就觉着对女性很不好。但反过来想想,这也对女性想要走捷径的心凉了大半。

  至少我买房之后再结婚的想法更是坚定不少。

  哎,其实顺这么多,也就是发发牢骚,大家看看,一笑了之吧,毕竟个人观点,又怎能知道对错呢?

  克罗斯博士

  在洛可可看来,除去生理差异和体力的不同因素,女性的创造力和男性没有任何差距。

  但人类社会长期男女分工的问题,导致了人们对各自认知的僵硬化。

  比如女性喜欢粉色等鲜艳的颜色,而男性喜欢黑白灰等素净的颜色。女性喜欢洋娃娃,性格文静,而男性喜欢玩具汽车,坦克,性格冲动等等。

  但事实上,这其实是大人世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结果。

  人类的大脑并不能全部处理眼睛等器官带来的信息,为了保证大脑不超负荷,人类的大脑把百分之八十的信息都交给了潜意识处理。幼儿对身边信息的接收其实是非常模糊的,但是在电视,父母,老师等生活中的模仿和学习中,会把这种社会现象嵌入自己的大脑。

  虽然孩子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也说不出来道理,但‘潜意识’中,就会认为他们会这样做。

  而后,性别模板就定型了。

  瑞典兴起的无性别幼儿园,在教导小孩子的时候,没有灌输任何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很快老师们发现,喜欢汽车坦克的女孩和喜欢洋娃娃的男孩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