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守门的小太监又为自己和太子的命运而叹气的时候,就听到清宁宫内传出几声压抑的咳嗽声。太子是个仁厚的主子,比起那位时不时打死宫女的贵妃可强多了,可惜宫里的势利眼和墙头草太多了。
“李福,你进来吧,孤有话说。”清宁宫的主人叶修咳嗽着吩咐门外侍候的小太监。
李福连忙拾掇拾掇自己的衣裳,恭恭敬敬地进了门听太子吩咐。
“人心思动,孤的母族又是被剿灭的地方土司,原本就使不上力保全我。孤知道司礼监掌印怀恩是你义父,他一向与孤亲善。这里有一封信劳你交给王杰希王道长,父皇笃信佛道,祖母若是劝不住,父皇信重的僧道他总愿意听的。你告诉他,愿以国师之位许卿,他与刘浩叶枭不和,贵妃却与刘浩叶枭亲和,一旦他们得势,孤的今日便是王道长和微草观的明日,愿卿信我助我。此生此世,卿不负我,我不负卿。”叶修交托了信件和要讲的肺腑之言,剩下的只有等待王杰希的决断。
李福犹豫着说出了自己的顾忌:“王杰希看起来也是那边的人,太子殿下确定有百分百把握吗?”
叶修像是沉浸在回忆里,摇头失笑:“那个人最是冷静理智,明明喜欢犯懒随性,但出于责任体贴,又会勉强自己去接受。看起来是个最冷清无趣的性子,偏偏还爱折腾。他自己大小眼一个,偏偏喜好给人看相,要不是他断言刘浩有狼顾之相,也不会被刘浩知道后结了仇怨。”
李福附和:“刘浩一看就是司马懿那样的奸贼,要说他有窃国的贼心也不冤枉他。”
李福说完也不久待,立刻拿了腰牌出宫去王杰希府上拜会。
第二天午时三刻,皇帝接到八百里急报,言说泰山地震了!
结束朝议,正想在废太子的旨意上用玺的皇帝叶禧:“……”泰山地震了,一定是上天不满了,好害怕,不行要让王杰希进宫!
“来人啊!快去请王道长进宫!”叶禧的声音透露着他此时的惊恐,甚至又吩咐道:“回来,再请贵妃过来。”
焦灼,六神无主是皇帝此刻的情绪,也只有贵妃能安抚。为什么呢?因为叶禧十岁登基,二十岁熬死了摄政王叶简,行了冠礼才得亲政。但他和那些被权臣掣肘,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并不一样,叶禧本身耽于逸乐,是个被养废了的二世祖。
天顺十三年,在皇帝亲政的第三年,也是他二十三岁那年,曾有一群宫女夜半拿锦帛缢杀当时好色荒淫的皇帝,幸亏贵妃救了他一命。然而那些绝望反抗的十三个宫女以谋逆罪被夷九族。
这件宫人案震惊朝野,午门外血流成河,听说菜市口的地洗了三天才干净。
可以说,贵妃护驾有功,是皇帝最大的安全感所在。只要她不犯什么谋逆的大罪,叶禧都愿意袒护她。
回归正题,王杰希跟着传旨太监进宫的时候,就知道皇帝要问什么。毕竟把泰山地震这件事推波助澜,进而传得沸沸扬扬的始作俑者就是他。旁人对泰山地震这件事背后的意义可以不信不管,只要皇帝相信就够了。
看着王杰希进了殿门,叶禧便迫不及待地问道:“道长,泰山地震何解啊?上天示警为何?”
王杰希抬手指了指清宁宫方向,清冷的嗓音的确为他添了一股子仙风道骨的高人形象。
当然因着是奇人,自然五官端正方面就差一点。王杰希倒也不算是丑,只是会觉得他的双眼比例特别失衡,一大一小。
“泰山自古以来的地位不用贫道再给陛下赘述,天子受命于天,践祚执政,而皇嗣事关江山永固。自古立嫡立长,废长立幼则是取乱之道。贫道测算,泰山示警是为此。”王杰希道。
叶禧听着这话已经动摇了些许,但还没有立刻决定,他又翻出大臣们的奏疏道:“之前定国公,衡阳侯这些老臣重臣都上书劝朕,说太子贤孝仁厚聪慧,深肖朕躬。兴王年幼好玩,凡事讲排场喜奢华,又非立贤,不可废长立幼。朕忧心的是太子的身体羸弱,难以承担社稷之重。”
王杰希回道:“兴王与太子一母同胞,虽兴王养在贵妃膝下,太子由太后抚养,不论选谁,将来都是孝子贤孙。陛下爱重贵妃也孝顺太后,这才左右为难,但既然上天属意太子,陛下且宽心吧。上回陛下垂问诸子面相,贫道以为太子堪为人君。若是陛下担忧太子身体,贫道请旨,为太子炼制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