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这些资料我也整理完了。”黛玉放下记录病人病历的笔,活动了一下身子,坐久了有些难受。
“摄政王等在外面送姑娘回去。”
“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早说?”林黛玉怪道。
“摄政王说他在院子里转转,不必打扰姑娘。”
黛玉当初一意孤行来这里,林如海自是反对的,还是周季川和林如海谈了许久,她才被允许出来。如今林黛玉不再只是林家女那么简单一重身份,还有就是周季川的未婚妻,林如海担心的是她被拿来作为周季川的软肋。
“四哥,你来了。”
每次黛玉过来和回城,都是周季川接送。
周季川站在那红花树下,让黛玉的记忆似乎回到了许多年前,想起那似曾相识的一幕。
“九月初六,是个谊嫁娶的日子,不知道你可喜欢?”
……
林黛玉带着菘蓝坐在回城的马车上,身后跟着的是周季川的马车,他每次来便也是这般悄悄护送她回去。
国孝已过,如今小皇帝的身体也越发康健,太皇爷的身体就不知道了,但偶尔还会有他对下臣的赏赐出来,让人知道他还活的挺好。
太后经常会召黛玉入宫,以示荣宠。不过,最近周季川让她尽量减少了入宫的次数。
贾府,是贾政的府第,王夫人在匆忙之间哪里能找到好的院子。不过薛家旁边刚好有出售的院子,比薛家的府第还要小一些,但贾政一家还是匆忙搬进去了。
薛宝钗从薛姨妈那里知道的时候,面上虽不显,心里却郁闷极了。自从元春回来后,她便很少去荣国府见三春。
贾母虽然很后悔说跟着二房,搬离荣禧堂。不过到了这新宅子后,她仍住了住院,虽然比以前小了些,但想到现在宝玉等人住的离她更近,心里还算有些安慰。最近王氏和贾母商量了几个人家,皆是帮着元春相看的。虽然她们认为元春有大福气,但毕竟如今年纪大了,还是要早作打算。
但都被元春驳了回来,这让贾母也有些不高兴了。
正在这时,摄政王到林府去下聘的消息正传遍大街小巷,究其原因,是摄政王的聘礼是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的,那队伍长长的,聘礼再多也不稀奇,京城的老百姓还是见过世面的。摄政王的聘礼可不能用多、贵来形容,而是要用奇来形容。
那有些不能装进箱子的,便可管中窥豹。那奇特的会发出很好听声音的盒子,那不断喷出鲜花的大盒子等等等等。
元春听到时,嫉妒、羡慕、心焦同时聚齐。
她,一定得想办法,拽住正在消失的富贵权柄。
林府里,林如海虽然不看重钱财,但他也没有想到周季川除了备齐基本聘礼,还多了许多。林黛玉带着丫鬟们将满院子的聘礼收拾好,她明日还得去清水镇。
不想,这次却多了两位通行者,刘七娘和小丫。
“小弟的婚期也定下了,爷爷奶奶他们也要来京城。对了,大伯一家也会过来。”刘七娘坐进马车就开始说道,“你知不知道,二弟那个未婚妻死了,听说是得了急症。大伯娘这会儿也不着急二弟的婚事了,说是要来参加你们的婚礼,到时候再京城找个名门闺秀。她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也不想想人家凭什么看上她儿子。”
林黛玉见刘七娘眉宇间有些忧愁,便问道,“大嫂,你可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刘七娘叹口气,摇摇头,“你说以前穷的时候吧,真是连饭都吃不上,如今有钱了吧,又担心那些不三不四的人缠上你大哥。”
林黛玉默然,这不三不四可以包括男人和女人,男人可以勾着你去吃喝嫖赌,女的嘛,自古愿意做小妾的人可不少。
“大哥不是那样的人。”
“对,我大哥可好了。”
刘七娘刮刮小丫的鼻子,“你又知道了。”
“说起来,老三的婚事也要黄。”刘七娘叹口气,不要怪她想多了,不信任周伯海,老家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怎么?”
“听说老三要退亲,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三郎历来就比二郎会来事,如今两个人的婚事都有碍,也是人心不足了。好在,四郎早就和族长商量过此事,让族长约束好周姓族人,不能打着摄政王的旗号为非作歹。”
这倒也是,本来都是苦哈哈的人,骤然有了发达的迹象,心是最难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