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嗜才如命的心理,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也说不定呢。:)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学围棋比较合适,说实话,明子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她只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似乎很早就接触围棋,四岁左右就开始和父亲对弈了。而行洋他则是直到快九岁了才开始学习围棋,不过他如今的成绩也相当了得。
身边熟悉的人学习围棋的时间各不相同,对才能的开发情况也都不一样:有的人是一直都顺风顺水的;有的人是一开始才华横溢,后来成绩一直停滞不前,似乎是有点江郎才尽了;有的是一开始默默无闻,到后来竟一举成名,有种大器晚成的感觉;也有的人是一直都没有什么成绩,如今苦苦地挣扎在坚持与放弃的边缘……
因此,尽管有了培养阿亮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具体实施过。
“暂且试试看吧。”
得知自己的苦恼后,行洋是这么说的:“如果阿亮能够理解,现在开始也未尝不可。即便最终没有走上下棋之路也没有关系,毕竟人生并不是只有围棋。”
于是,在阿亮两岁的时候,行洋就开始教他下棋了。
学棋的时候,每天端坐在棋盘前好几个小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这对于一个仅仅两岁的小孩子来说,却是相当痛苦的。
然而阿亮却坚持下来了。
似乎从那时起,阿亮就展现出自己执著与不愿服输的性格。在以后的对局过程中,这种性格更加明显了。
当然,他的才能也随之逐渐显露出来了。
与行洋对弈时,阿亮需要让子的数目一天天地减少,到三岁时,行洋只用让他九子就足够了。
为了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围棋,明子没有将阿亮送进三年制的幼稚园。平日里阿亮就跟随行洋学习,在研究会举行的时候,阿亮也会参加,有时候他还会和行洋的弟子们下棋。
对于父母的安排,阿亮一直都很乖巧地接受。
或许是热心围棋的缘故,不用明子他们在一旁督促,阿亮自己就能格外认真地研究着棋书。
只不过,弟子们中年龄最小的也要比阿亮大七岁。也就是说,童年时期的阿亮完全没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他们在对弈的空闲里,不知是谁起的头,大家谈论起围棋教室的事情。
这天,在大家都离开后,阿亮来到了明子的身边。
“妈妈,围棋教室是什么样子的呢?”阿亮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询问着。
看着阿亮难得露出的孩子气,明子不由得笑了。她想了想,才语气柔和地解释道:“围棋教室其实是一个专门学习围棋的地方,就像爸爸的研究会这样。不过,那里面的学生要多一些,而且年龄也都相差不大。”
“也会有像我这么大的小孩子吗?”阿亮追问道。
“当然。”明子笑着望向阿亮,“阿亮想去吗?”
明子其实只是随口问问而已。
只不过,阿亮在听到自己的询问后明显地愣了一下,接着,他稍稍垂下眼眸,故作平静地说:“我其实也不是特别想要去……”
看到这一幕,明子只觉得自己嘴角的笑意不知为何变得有些苦涩。
那并不是什么格外高明的掩饰,甚至一眼就能看穿。
阿亮其实是想去的。
这才是答案。
只是,在自己询问时,他选择了掩饰,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自己是阿亮的母亲,本应是他最亲近的人才对的。
可是现如今……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或许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问过阿亮的意愿吧。
无论是学习下棋的事也好,还是不去幼稚园一事,甚至是在阿亮尚在襁褓之中最需要母亲关爱之时,自己却为了比赛而让他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
所有的一切,全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
自己从来没有给过阿亮选择的机会,更不用说去了解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难怪阿亮从来没有跟自己撒过娇,一直都像个小大人一样。
应该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即便是撒娇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不过是个接受者罢了。
这么一想,明子突然发觉,作为母亲的自己是多么的不称职啊!
夹杂有弥补的心情,明子向行洋提出让阿亮去围棋教室学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