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纪别带着满腹狐疑前去了张中承的府上。张中承的府邸是先帝赏下来的,但内里十分朴素,唯一镶金的摆设就只有先帝御笔亲书的牌匾。府内的下人也不过三五个,偌大的府邸冷冷清清。
纪别被带到书房时,张中承已经等了有些时辰,茶杯中的茶水已经凉透了。纪别连忙谢罪道:“让首辅大人等候多时,是下官之过。”
“无碍,”张中承正在纸上笔走龙蛇,闻言放下笔,让纪别坐在一边,他自己坐在主位上。
“束之最近过得可好?”
纪别苦笑道:“首辅大人莫要打趣下官了。”
张中承哈哈大笑,像是听到什么有趣的事情一样。他笑起来像个老小孩,额头上挤出来几道可笑的皱纹:“束之啊,还真是苦了你了。”
纪别赔着笑,不知道张中承到底想说什么,他只能坐在椅子边,诚惶诚恐地等着张中承开口。
“想必束之也听说了,老夫已经向陛下上疏请辞了,三劝三请后,老头子可真的告老还乡了。”
“首辅大人老当益壮,乃大梁朝廷中流砥柱……”
纪别话说到一半,就被张中承打断了:“好了,别再奉承老夫了,如今的中流砥柱当是你们年轻人了。这点道理谁都懂,怀阁老他偏偏想不通,还想逆势而为,也不看看他还能干上几年。”
这话纪别更不敢接了,只能打着哈哈,听着张中承继续向下说。
“老夫已经和陛下推举你入阁了。”
纪别闻言一愣,然后腾地站了起来深深一揖:“下官不敢,下官何德何能让阁老如此看重。”
“哎,这就没意思了。”张中承笑看着纪别,“年轻人,别想得太好了,以你如今的年纪,就算老夫推举了,你今年也未见得入得了阁。”
“下官明白,下官知道自己尚有许多不足,能得阁老青眼已是大幸,不敢奢求更多。”
张中承满脸慈祥,丝毫不像是高高在上的阁老:“束之,这一批年轻人中,你确实不同凡响,若你不能在朝堂中大展拳脚,反倒是我大梁的不幸了。”
纪别走出来后,还有些恍惚。这是两世以来,第一个承认他能力的人,尽管是在这辈子,尽管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官场生涯。
张中承最后的话还在他脑中回响:“不管能力从何而来,是天生带的也罢,后来学的也罢,只要能为大梁鞠躬尽瘁,便都会留名青史。”
恍惚间,纪别开始认真感激重活一回的机会。
第51章 绝地刺杀
没想到最终“慧眼识英才”的竟然是张中承,这个纪别一直无缘相较量,甚至还在心里默默视为敌人的首辅。
上辈子张中承致仕后十年左右,朝中对他的评价逐渐定型,基本上是“中庸之臣”这四个字,说他既没什么大功绩,也没犯大过失。但又有谁会想被敲上这个记号,这相当于侧面地说明了他并无什么能力。
张中承说到这里时不免有些失落,他道:“老夫这辈子能耐也就到这里了,大梁的未来还要靠你们这些有志之士。”
一路走回去的路上,纪别都有些心不在焉,直到被一个人迎面撞上,重重地摔倒在地时,才回过神来。
但没等纪别自己站起来,就看见迎面又是乌泱泱一群人跑来。和纪别相撞的那人此时也倒在了地上,追赶的人一窝蜂将他围了起来,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看这群人的打扮像是哪个府上的家丁,他们一边踢打还一边骂着:“让你手脚不干净,偷了主子的东西还敢反过来藏在主子房里。”“偷个东西都偷不明白,还以为自己有多聪明。”
没人管被撞倒的纪别,他只能自己拍拍衣襟站起来。然而就在这一个瞬间,他茅塞顿开,像是天边一道惊雷劈入了他的脑海,他顿时灵台一片清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但在想通的同时,冷汗争先恐后从毛孔中涌出,他拔腿就往大理寺跑去——他知道还有哪个地方没搜查过了。
***
慈宁宫中,程殊每天看着春晓和李宴在她宫中腻腻歪歪,心中已经是波澜不惊。如果说最初春晓躲着李宴还算是情趣,但如今她还在慈宁宫中呆着不走,程殊也不懂是为何。
但程殊倒是不反感,毕竟两个大人也就是占了一点地方,但小皇子却是可爱得紧。如今小皇子和程殊很亲密了,自从不让他找福顺玩骑大马,而安忠因为太瘦骑着又不爽,他就总是要程殊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