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和太后斗了大半辈子,骤然看见一个和太后生的这样像的女子,居然没有丝毫怀疑?
这一刻,叶孤城忽然就觉得他们似乎高看南王了,费了这多年布下这个局,最终却只是为了对付这么个玩意?叶孤城不动声色的皱了皱眉,又一次在心里狠狠的戳了戳明轩的小人。
唐天娆发现,“读懂面瘫患者的心理动态”似乎是她的天赋技能,无论是西门吹雪还是叶孤城,他们的面上一派波澜不惊,可是心中的小弹幕却都是一条条的刷得飞快,仗着自己一张冰山脸以为别人读不懂他们心里想着什么,却不知道唐天娆已经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险些被叶孤城的内心小剧场逗得笑出来,她忽然觉得叶孤城这个小辈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跟阿雪还真是挺像的,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如一起傻乎乎”?
他们练剑的都有那么几分痴性,君姝姨姨如是,阿雪如是,而叶孤城也只不过是隐藏的深了一些,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唐天娆默默地看了一眼叶孤城,在心里的小本本上默默的记上了重要的一笔——以后他们家要是个闺女也就罢了,毕竟像君姝姨姨一样呆萌,以后还能坑一个更傻的傻小子。要是个小子呦……他要是敢说他要练剑,就打折他的腿!他们唐家的瓜娃子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继续添加了!
那边南王开始了他“反派死于话多”的表演,而叶孤城和唐天娆作为两个重要的角色却都在默默地神游天外。
在另一边的紫禁之巅,两个白衣胜雪的剑客踏月而来,而后各自在宫殿屋顶的一角站定,开始相对无言。从他们出现的那一刻,下面围观的江湖人便开始屏息凝视,生怕错过了一点这很可能是一生一次的决斗。
陆小凤和玉罗刹都没有说话。
其实在此之前,他们两个人还真的根据叶孤城和西门吹雪的性格特点想了几句诸如“此剑乃海外寒剑精英,吹毛断发,剑锋三尺三,净重六斤四两。”和“此剑乃兵中利器,剑峰三尺七,重七斤十三两。”的台词的,不过因为唐天纵的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想法,玉罗刹和陆小凤最终都选择了闭嘴。
唐天纵说的是:“哎,西门庄主和叶城主说方言么?”像是怕玉罗刹和陆小凤不明白他的意思,唐天纵还补充道:“小凤哥和叶城主一样也是南海人,模仿一下叶城主的南海口音应该不难,不过玉伯父常年在大漠,会说太原话么?”
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其实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官话,不过唐天纵不说还好,他一说,陆小凤和玉罗刹就开始抑制不住的脑补了。
叶孤城那边还好,因为南海说到底都是中原人驻扎在那里,往来的也都是各地商贾,并没有太过鲜明的地方特色。可是太原地处山西,一想到西门吹雪一口一个“你做甚了”、“额们……”的,玉罗刹和陆小凤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最可怕的是,有些事情还真就不能琢磨。玉罗刹这一脑补,简直就根!本!停!不!下!来!他的官话本就不利索,这下子更是生怕一开口就是一股山西腔,为了他家儿子那被唐家丫头糟蹋得没剩多少的形象,玉罗刹果断决定闭嘴。
于是,那些满怀好奇想要知道当世两位绝世剑客在决斗之前会说些什么的江湖人士,最终却只看见了两个相对无言的白衣人。索性月色皎洁,两人又轻功卓绝,在月色的掩映之下,两个剑客的缄默也只会让人觉得他们不流于世俗的高洁。
见他们二人好歹撑住了形象,混迹在江湖人士之中的扮作陆小凤的唐天纵微微松了一口气。身边有陆小凤相熟的江湖人,他们见陆小凤身边并没有跟着唐门的大小姐,都不由的过来打趣:“陆兄,怎么不见唐姑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陆小凤和唐天娆的组合就成了江湖人心中的标配。
所以,那些关于陆小凤风流的传闻,这些江湖人是一概不信的。唐家的大小姐的武力值摆在那里,如果两人这样形影不离,陆小凤都能出去偷香窃玉,那他们还真要敬陆小凤是条汉子,还得是要色不要命的那种。
至若为何会有陆小凤“风流”的传闻流传,一些自觉是明眼人的江湖人很快就在心里有了答案。他们觉得这种传闻之所以能流传,原因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陆小凤崛起太快,不足三五年便已经是江湖之中人人称颂的大侠,自然会遭到无耻小人的嫉妒,所以那些人才编纂出这样的流言来中伤他。另一种却是陆小凤此人的确风流倜傥,英年才俊,自然会有许多姑娘倾心于他。奈何陆小凤已经打上了唐天娆的标签,那些女子也就只能私下幻想一下,制造些不着边际的暧|昧而已。左右江湖儿女不拘名节,只要没有被人抓住现行,流传一些风言风语的,也不过是少不更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