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墨渊拥趸者:
(1)认为墨渊与司音是师徒恋;
(2)不认为是师徒恋,是纯粹的师徒感情,只是墨渊对司音比较宠溺而已。还因为小说中对此的描述也并不明确;
(3)墨渊“宝相庄严”的崇拜者。
不管是不是师徒恋,都认为墨渊是本剧中最大的悲情人物。因为其缺憾结局,因为有爱,却没来得及说出口,为墨渊抱憾,为墨渊对白浅的感情,被其徒弟各种插刀,折颜及众人各种背叛,大鸣不平。
3、东华与凤九:
这一对儿,比较有争议度。演技和剧情方面都有。作为最重要的情感副线,本剧中编剧着墨较多。颜值都无话说,绝配。喜欢的,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唏嘘感叹。希望续拍《枕上书》,看他们二人继续发展。但也有认为剧情牵强,不合逻辑的。
4、一众配角,各有所爱:
白真,大师兄,子阑,离镜,折颜,阿离,司命,树妖,代斯公主,等等。
5、玄女与素锦。
除了众口一词的反感,也有认为好人因好而好,坏人因坏而坏,因而剧情不合逻辑的;但也有同情她们二人,为其续写剧情的。
除人物外,剧迷另外的表现还有:
1、认为林玉芬导演的执导才华功不可没;
2、摄像、配乐、灯光、特效、服化道、配音等,剧组方方面面细节的配合,突显、衬托出演员的表演技巧,不容忽视;
3、歌曲极为加分,尤其以片尾主题曲《凉凉》为最;
4、百度贴吧上,除极为细致的人物分析和具专业化水平的影视评论外,出现大量的从个人不同理解出发的剧情改写与续写。针对墨渊为多,遗憾之余,各显所长,要为墨渊上神另外安排一个结局。文笔出众,各有想象,真可谓异彩纷呈;
5、各种出于对本剧热爱原因的调侃和善意吐槽。这剧三生三世带来的虐恋,虐剧迷的心太狠了,虐得不要不要的,所以也要幽默一下,来缓解各种虐带来的心理不适。捧腹大笑之余,也把网友的现实生活方式位移到了剧情中来,以现代人的办公室政治来解读天宫政治生活。也可谓含泪的幽默;
6、IP小说的影响力。有喜爱原版小说的,更多认为电视剧使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更加血肉丰满,立体传神,赵又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堪称影视版的传世经典。
本剧既然已经播完,情感演绎的历史使命完成,影版趁热打铁,也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中。
各种预告、海报、花絮业经流出。有爱屋及乌的,有喜爱影版演员的颜值和号召力的,也有质疑赵又廷版夜华演技的珠玉在前,杨洋的演技是否可以胜出的。
迷们都在等待七月的到来,可以一见分晓。可以预知的是,电影必然又是一场华丽丽的视觉盛宴,可以奉献给广大剧迷观众,这是勿庸置疑的。
另外,对本剧,真心地想说爱你不容易:
1、观剧前,担心电视剧反映不了小说的热度,怕毁了自己对原著小说的喜爱;
2、海报流出,对主要人物造型各种不适和担心;
3、观剧期间,被演员演技和剧情牢牢吸引(套牢),熬更守夜等待更新的漫长煎熬;
4、连续追剧的废寝忘食,无怨无悔;
5、被剧情各种狠虐,揪心的难过,流泪的痛楚,情感的剧烈燃烧和支出;
6、剧播完了,大团圆得不够完美彻底,难免各种唏嘘,心理不圆满;
7、您剧情完结了走了,留下剧迷,恍如失恋,身心难以填补的失落和空虚,谁负责?如何心理重建?
8、到处找共鸣,为情感宣泄寻找渠道,不停地刷微博,刷论坛等等;
9、被质疑言情主题的立意标准,难免不够高大上,不够主旋律;
10、只针对演员和剧情,没顾及到海峡两岸的不同立场;
11、还要背上水军的嫌疑,天可怜见,明明自带干粮,自带话题;
12、是不是脑残粉,历史自有公论;
13、剧迷朋友有无必要为原著是否涉嫌抄袭买单。毕竟评论最多的只是演员那“整容般的演技”,无关民族大义,也没有涉及道德水准。
天下大同,人性共通。不管是从演员还是剧情,是拍摄手法,是从影视剧的专业角度,还是单纯从喜爱不同的电影电视剧出发,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愿望,在互联网的公众平台上,人人平等,都有表达的权利,有寻找共鸣的愿景支持。因此,致敬剧迷。因此,尊重彼此,营造和谐。